经络阻滞,邪之所乘

经络拍打健身法是从古代流传的“拍击功”、“排打功”、“摇身掌”及按摩法等演化而来的。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保健拍打,是属于传统按摩疗法中的一种常规手法,即以手指、掌、拳等拍击穴位或患处,以达到祛病防病和健康身心的效果,其轻者为“拍”,重者为“打”。

人体十二经脉,再加之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合称十四经脉。十四经脉是人体经络中最主要的部分,为人体气血的通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内经》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医宗金鉴》日:“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拍按之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其患可愈。”

在中医看来,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经络阻滞、气血虚弱,加之外邪入侵所致。所以通过辨证施治,对症拍打相关经络、穴位,就能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起到“诸脉皆通,通则疾除”的效果。

虚实调和,百病皆祛

有研究表示,肌肉每平方毫米的横切面上约有 4000 根毛细血管,在安静状态下仅开放很少一部分,约 30-270 根,运动时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其开放数量可达安静时的 20-50 倍,这样肌肉可获得比平时更多的氧气和养料。毛细血管也是依照一定周期来开闭它的口径的,它们的搏动如同给人体以几百万微小的心脏一样,而这些外围的“小心脏”对生命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心脏。运动时,全身毛细血管的大量开放会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压。因此,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经络保健是最好的运动锻炼。根据“诸脉皆通,通则疾除”的理论,经络拍打的好处要有以下这些:

1.拍打十四经脉活血通络。因为气血运、经络通,则能调虚实、祛百病。

2.拍打十二经筋通利关节。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经内关节的体系,是其外周的连属部分,循行走向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结聚于关节骨骼部。所以,它能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提高了人体运动功能。正如《素问·痿论》所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3.拍打十二皮部提高免疫。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的功能反应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由于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脉气血相通,故十二皮部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和反应机体病症的作用。当人体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时,通过拍打十二皮部,可有效提高抗病能力。

拍打有节,协调脏腑

循经拍打疏通全身经络就是指,用手掌或简单器具,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路线进行周身拍打。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拍打,疏通全身经脉,以扶正祛邪、防病为主,也有治“未病”的作用。每次循经拍打都要按照规定路线拍打一遍,经脉拍打后,再将头面使劲搓一搓,就能起到调节主要经脉的作用,进而协调全身各个脏腑的功能。

拍打时要用实心掌拍,主要用腕力进行弹拍,而不是用臂力。拍打要有节奏,以拍子的点面为接触面,手法上运用“二轻一重三按摩法”,即在两次轻拍后,重拍一下,再用拍子轻轻抚摩被拍打处,这样为一节。一节连一节,连续有节奏地慢慢拍打,同一部位一般在 30-100 节以内。一般刚开始时都要轻拍,逐渐加重,以自己能够忍受的限制为度。

日常保健时,全身部位均可随时拍打,感觉酸、麻、痛、红即可达到疏通经络、强身健体的功效。拍打时若感觉微微有些疼,说明拍对了。手掌每次拍打皮肤时可加上从手掌向体内注入清气的意念,手掌离开皮肤时,可加上手掌抓出浊气的意念和动作。如果结合拍打揉按穴位,效果更好,一般根据个人需要酌情选择几个穴位即可。

十二经络正确拍打方法(经络勤拍打恢复精气神)(1)

(三七 蜗牛 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