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包华 文/图

2022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85周年纪念日,福州闽侯竹岐乡的一座民间抗战博物馆,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参观。这是闽侯县80后企业家张宜荣在工厂内自建的博物馆,与众不同的是,馆内的陈列品中有不少是当年侵华日军用过的装备。

回味抗战经典瞬间 震撼一把铁锹留住抗战记忆(1)

“大家都知道抗战时期我国军民武器和补给落后,很少人见过我们当年的对手用的是啥。我想通过这样的直观对比,让参观者更深刻了解抗战历史。”张宜荣说。

“这把铁锹上面怎么有两个洞呢?还这么对称。”当天两名大学生志愿者黄雨彤和王佳娴带领小学生们参观时,看到陈列品中摆放在醒目位置的一把铁锹。

回味抗战经典瞬间 震撼一把铁锹留住抗战记忆(2)

这把侵华日军用过的铁锹,上面有两个孔洞

“正是它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开启了收藏之路。”张宜荣介绍。

十几年前张宜荣在老家宁德屏南一位农民家里,看到挂在墙上的这把铁锹。这位农民介绍,这是他的爷爷在闽抗战时缴获的一件战利品。

铁锹不仅是挖战壕必备的工具,上面两个孔洞正对两只眼睛,可以挡在脸上用来观察战壕外的情况,防止被子弹击中,而且铁锹的边缘磨得锋利,还可以做近战搏斗的武器。“这么一件小小的工具,不仅映射出当时日本的工业水平,也侧面印证了抗战时期,我国军民在对抗装备比自己精良数倍的敌人时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甚至牺牲。”

回味抗战经典瞬间 震撼一把铁锹留住抗战记忆(3)

侵华日军用过的靴子、皮带等装备

展品中还有侵华日军用过的军靴、皮带及毛毯等日常用品,其中军靴是全皮制的,防水防滑。“当年我军战士大多穿的是草鞋,用草绳做绑腿,相比武装到牙齿的敌人,看过后更能明白先烈的不易。”张宜荣说,他目前从事制造业,建抗战展馆也是为了鞭策员工奋发努力,为“中国制造”尽一份力。

回味抗战经典瞬间 震撼一把铁锹留住抗战记忆(4)

据了解,张宜荣的民间抗战文化博物馆面积1320平方米,展品数量1000多件。藏品都是他从各处“淘”来的。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将定期开展主题宣讲、学习交流活动,弘扬先烈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

编辑:阿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