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名幼儿教师观后感(影评诗性的价值)(1)

文:萧践/飛天语 声音:飛天语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宋)苏轼《江城子》(1075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记梦)

徐志摩说,『轻轻地,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一个四五岁的幼儿园小男孩说,『安娜是美丽的,美得彻底,在我的眼里。太阳照耀着她黄色的小屋,宛如上帝发来了指示。』

我就是一名幼儿教师观后感(影评诗性的价值)(2)

这位小男孩,名叫吉米 Jimmy,是2018年上映的美国影片《幼儿园教师》里的男主角。 幼儿园女教师莉萨Lisa发现吉米有远超同龄孩子的惊人的写诗天赋。于是,主动约谈吉米的家人,希望说服他们珍视并呵护孩子的这份天赋。

从兼职保姆,到孩子的叔叔,再到孩子的父亲,逐一恳谈,苦口婆心,但是,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甚至,吉米的父亲明确告知莉萨,『我不希望这孩子像我兄弟……我想要我儿子在学校表现良好,我想要他聪明,但是,拥有正常的人生也很好。多赚钱,接地气。』

父亲甚至因为反感莉萨对儿子的过分关爱而强行将儿子转学。莉萨在找到吉米的新学校地址后,将吉米带走,准备逃离美国,跨越国境,进入加拿大。然而,在靠近加拿大的一个小旅馆休息时,吉米趁老师洗澡的档口报了警,说自己被人绑架了。在浴室洗澡的莉萨隔着房门听到吉米在报警,悲痛之余,教吉米如何打电话报警,教他怎样清楚地告知警察旅馆所在的位置。

我就是一名幼儿教师观后感(影评诗性的价值)(3)

同时,莉萨也告诉吉米,『这个世界,会把你抛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你的容身之地。像你这样的人,数年后,你就会沦为一个影子,就像我一样。』

警察很快就赶到了,一个女警抱着吉米走出旅馆,把他塞进车子里。影片最后一幕是,吉米孤独地坐在车子里的副驾驶座位上,嘀咕道,『我要作一首诗。』但是,没有人搭理他。影片落下黑色的帷幕后,又传出吉米的一声嘀咕,『我要作一首诗。』

这部影片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惊人的悬疑设计,整个故事的铺展有如涓涓溪水,缓缓流淌。然而,假如你用心观看,就不难感受到平淡细节里展现出的激烈的价值观冲突。

我就是一名幼儿教师观后感(影评诗性的价值)(4)

吉米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不知去向,父亲只顾忙于赚钱。靠着在报社工作的叔叔对自己的诗性启蒙,吉米的诗才天赋被激发了出来。可惜负责接送他上学和放学的兼职女保姆似乎只为挣一份兼职的钱懒得多操心。假如莉萨也像一般老师那样,不那么用心,不那么刻意,不难想象,吉米的诗性天赋很可能会在一次次冷落和打击后消逝殆尽。

莉萨为什么对吉米如此上心? 影片给出了充分的理由。

首先,莉萨自己就是个诗词爱好者,深知诗性才华的价值所在,尽管她自己诗才了了。其次,教了将近二十年的幼儿园,她是第一次看到吉米这样的孩子,如获至宝,忍不住强行关照,以至于到了不惜做出涉嫌拐带和绑架幼童的激烈行为。再次,莉萨对自己儿女缺乏诗性灵气颇为失望,吉米的出现更加放大了这种失望。

我就是一名幼儿教师观后感(影评诗性的价值)(5)

莉萨在访谈吉米的叔叔桑杰 Sanjay时,说,『我只是想要支持并且尽我所能地保护孩子的这份天赋才华……天赋这种东西,罕见而脆弱。我们的文化却极尽所能地摧残它。我的意思是,那些四五岁的孩子们来到学校后,大抵是黏在手机上,谈论电视节目,或沉迷于视频游戏。这是一种物质主义的文化,这种文化不支持艺术,不支持语言表达能力, 也不鼓励观察能力。就算是我自己的孩子,虽然他们已经很棒了,但他们也不喜欢读书。……我所担心的,深层次的东西,还包括,好奇心的缺乏,思考能力的缺乏。而今的社会,没人有工夫写诗。』

在访谈吉米的父亲罗伊Roy时,莉萨说,『莫扎特 ……是得到国王和王后扶持的。……吉米没有这样的扶持。我并不是说他应该被娇宠,但是,他确实需要支持。

有一个如莉萨般诗欲爆棚的母亲,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我就是一名幼儿教师观后感(影评诗性的价值)(6)

影片中,莉萨直言不讳地教训女儿,明确地告诉女儿,『原本,你可以有令人惊叹的创意和想法』,『我希望我们家里能有更多的好奇心、活力和知性』。

女儿则针锋相对,反唇相讥,『你和父亲总是摆出一副文艺的、激进的嬉皮士风格』,『自从你上了那愚蠢的诗歌课程,你表现得就像是联合国文化大使似的……事实上,我没怎么努力就能拿到全A的成绩,你从未意识到这一点。你那么拼死拼活地工作,混得也不过如此』。

影片没有交代后来莉萨的儿女们是否觉悟到母亲的苦心,是否意识到诗性和知性的价值。如果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无法说服,想要说服其他人,岂不更难?莉萨的无力感和绝望感,可想而知。而让观众感受到这种无力感和绝望感,或许,就是影片最大的成就。

我就是一名幼儿教师观后感(影评诗性的价值)(7)

提到诗人,提到写诗,很多人恐怕首先联想到的是『酸』,而且是『穷酸』。有权有钱者们,谁会写诗? 古往今来,酸腐的诗人,当然是有的。但是,格局宏大、智识过人且能力非凡的诗人也是有的。譬如曹操。譬如苏轼。譬如汪兆明。

何为诗?它是理念、情感、意境、格韵、智识和审美的综合体。

何为诗性?它是文化力,是洞察力,是思考力,是表达力,是创造力,是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诗性不止于诗词歌赋,不止于辞藻文章,它可以蕴藏于农民的田园耕地,可以蕴藏于小提琴的丝丝音弦,可以蕴藏于乔布斯的智能手机,可以蕴藏于城市规划师们的设计稿。

我就是一名幼儿教师观后感(影评诗性的价值)(8)

韩国影片《咏鹅》(2018)中女主角有句台词是,『我曾听说,那些原来写诗后来又不再写的家伙,大多是最坏的。』这话,耐人寻味

在一个科技空前发达的时代,一个文化快消的时代,一个信息翻江倒海的时代,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权势和金钱被视作最高价值的时代,芸芸众生里,无论手握权柄者,执掌巨量资源者,还是为谋取稻粱而奔波劳碌者,有几人还能保持着读诗写诗的习惯?有几人还能秉持着诗情画意的格调?

【完】

#人生感悟# #观后感# #影评#


正在看文,喜欢此文的你,欢迎关注@天天语你相伴 感谢您的留言,评论,点赞和转发!


天天语你相伴,至真、至诚、至善!

身边的“坎儿”讲给你听,愿你悟之、避之,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天天语你相伴】,并联系告知我们,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