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留给后人的作品并不多,但是她仍得到了“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她与赵明诚的婚姻之美满幸福被传播地人尽皆知,而李清照的形象也被刻画的十分婉约,甚至有人把她和林黛玉相比。

在文学史上的主流评价里,认为她十分的柔弱。一位美国学者不这么说,这个人大量调查研究了李清照的生平,把她的生活和作品做了对比。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

这就是《才女之累》,美国人艾朗诺写的书,大概是由于东西方思维的差异,他的这部作品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怎样看待李清照的一生 文学史上对李清照的评价(1)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史不分家”的概念,类似杜甫这样的代表性作家,都将他的作品与其一生的经历配合来理解。

但是这种“自传式的解读”必须建立在作者有意识给后人留下时间线索的基础上,一旦被滥用,则容易造成牵强附会的解读。

譬如李清照许多描写离愁的词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凤凰台上忆吹箫》等)即被许多研究者解读为赵明诚入仕后,因为要经常出差的离别之作,但经考证,赵明诚早年并没有长时间离开京城与家人的经历,这种解释正是来源于大家对李清照、赵明诚这对模范夫妇的日常生活想象。

怎样看待李清照的一生 文学史上对李清照的评价(2)

我们应该承认李清照与同时代的男作家一样,有能力虚构文学形象、杜撰事件情节。人们把词人李清照设想成赵明诚的贤妻,并将她的文学个性及自我形象简化为“赵明诚之妻”这唯一身份。

南宋人心中的李清照形象,一方面赞叹于她卓越的诗词天赋,另一方面又惋惜她晚年丧夫,迫于压力再嫁又申诉离婚,晚节不终,流落以死的遭遇。

但事实是,李清照在改嫁、离婚后恢复了朝廷颁给赵明诚夫人的“命妇”身份,有充分证据表明,她晚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给皇帝和宫廷嫔妃献上颂诗,并不像南宋人所描述的那样,以无家可归的状态度过余生。

怎样看待李清照的一生 文学史上对李清照的评价(3)

正是从那时开始,李清照许多“凄凄惨惨戚戚”的婉约风格作品,都被编年到她的晚年时期。加上李清照晚年写的《金石录后序》这篇著名的回忆文章,李清照与赵明诚终于成为一对情投意合、才子佳人典范式的形象,这个形象也延续至今。

我想,这大概就是这个“老美”会在研究之后,跳出来反对的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