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蚩尤迁徙歌(今日隆林吟唱的)(1)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是中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广西苗族人口最多的地方。

苗族蚩尤迁徙歌(今日隆林吟唱的)(2)

根据史籍记载,苗族起源的时间,上限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以前,族源起始于远古时代的“九黎”原始人类,发祥地是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始祖为“蚩尤”。

苗族蚩尤迁徙歌(今日隆林吟唱的)(3)

中国远古时代有一次非常著名的炎黄部族联盟与蚩尤九黎部族的“涿鹿之战”,蚩尤在战争中兵败被杀,使其部落联盟的发展受到一次严重挫折,曾处于领先的地位不复存在,其势力由强变弱,一部分族人被融合到了“炎黄”的华夏汉民族,其余大部分撤离黄河流域,向南迁徙。

苗族蚩尤迁徙歌(今日隆林吟唱的)(4)

经历了大致六次大迁徙,蚩尤九黎苗族从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再迁到西南山区,最后迁徙到东南亚、欧美、大洋洲等各国。

广西隆林苗族的一部分,在第四次大迁徙的浪潮中,开始进入隆林这片山地,大约时间是元未明初,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

隆林苗族主要有“孟沙”、“” 孟论、“孟令”、“孟布”、“孟漏”、“孟邹”、等六个支系之分,但在来源上却是趋于一致,大部分是从明代开始,陆续由黔西南的安顺、兴义等地迁来的。且绝大部分均是原居住在洞庭湖附近的苗族先民。

“孟沙”别称为“偏苗”, 是根据该支系苗族妇女都在头部偏右侧的发间插着一把花木梳而得名。

“偏苗”,其服装是上衣下裙,裙子用自织的麻布蜡染制成,长盖膝下,是几个分支中裙子最长的,衣裙之间不用腰带系束,裙子褶纹在两侧,前面系一条约三寸宽的飘带。

隆林各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海拔较高,以山为主,无平原。 在这片古老、偏僻、闭塞的土地上,却上演着许多传统的有趣故事。

苗族蚩尤迁徙歌(今日隆林吟唱的)(5)

偏苗坡恋、街恋、月恋三大趣闻:

苗族蚩尤迁徙歌(今日隆林吟唱的)(6)

1、坡恋,跳坡节上的恋爱。跳坡节为每年隆林苗族春节的正月初二至十四共十三天,有近三十个跳坡场。一天一个坡场,有时一天有两、三个跳坡场同时跳坡。

最大的跳坡场一天可云集五至六万人,最小的坡场也有一至二万人。在如此规模宏大的跳坡场上,未婚的小伙子们大展技艺,如爬“坡杆”、跳芦笙舞、吹口琴、弹月琴、吹木叶等以吸引姑娘们的爱慕。

而未婚姑娘们则打扮得姹紫嫣红如孔雀开屏似百花盛开以吸引小伙子的目光。在那个似花山一样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缤纷的跳坡场上,小伙子和姑娘们均有主动选择别人或被别人选择的权利。

经过十多天的“跳坡”活动,不断的交心,加深了解,最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恋爱成功。双双转入婚姻,开始用两双手绘就一生幸福蓝图。

苗族蚩尤迁徙歌(今日隆林吟唱的)(7)

2、街恋,德峨坡街之恋。著名的恋爱之街,位于隆林县西南部,距县城36公里,德峨坡街六天一街,赶集人数最多时可达三至四万人,农忙时少则1至2万人。

在德峨坡街,青年人们可以开放地自由地选择对象而不受老人所干扰。因此,坡恋不成功的年轻男女,可以把恋爱的希望寄托在赶德峨街。

德峨坡街的景观是由小伙子们的叮咚琴声和姑娘们如云霞一样艳丽的衣裙组成的,德峨有迷人的人文风景和魅力四射的古歌,因而吸引着这一方成千上万的未婚青年男女来朝圣。来朝圣的人越多,自由选择对象的机会和空间也就越大。因而德峨坡街的街恋成就了无数婚姻。

苗族蚩尤迁徙歌(今日隆林吟唱的)(8)

3、月恋,奏响“月光下的凤尾竹”。隆林“偏苗”坡恋是一年一度的,而且一年才有十三天,间隔的时间太久了;街恋又是六天才有一次机会,对于心心相印的人来说,时间也久一些。对于那些坡恋、街恋均不成功的年轻男女来说,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月恋。

月恋是苗族一种奇特的“走恋”现象,农闲时节,月朗星稀之夜,小伙子们便三五成群,在天尚未黑之时就已出发离开本寨,然后一路踏着夜幕踏着星光向自己爱慕的姑娘们所在的山寨走去。

月上中天时,小伙子们会把背(带)在身上的乐器掏出来吹奏。这时,聚集在寨口或寨中土场上的姑娘们均会“闻歌而动”,沿着小伙子们的方向走过来,然后一群群一对对地唱歌,哥有情妹有意则双双爬上姑娘亲手编织的小“恋楼”倾诉衷肠加深了解。

苗族蚩尤迁徙歌(今日隆林吟唱的)(9)

月亮为媒,天地作证。月恋成全了不少有情男女的婚姻,传唱着苗族人民千年一个美好的佳话。

苗族蚩尤迁徙歌(今日隆林吟唱的)(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