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一般指三国至隋朝时期的六个朝代,这个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等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而其都城皆为今天的南京,南京“六朝古都”的美称由此而来。

朱元璋的建筑图(朱元璋下令建楼)(1)

不止如此,明朝初期建都时也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狮子山巅间阅江楼,为此还命朝廷文臣题写《阅江楼记》,并亲自撰写了一篇,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所写的《阅江楼记》大受朱元璋青睐。

比较可惜的是,待阅江楼地基建成后,明太祖朱元璋却突然宣布停止建造,据说是为了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明城墙,建阅江楼之事暂且缓一缓,而这一缓就是六百年!

朱元璋的建筑图(朱元璋下令建楼)(2)

1997年,南京正式批复建造阅江楼,1999年正式动工建造,历时近三年于200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阅江楼的建成也标志着600年“有记无楼”的历史终于结束。建成后的阅江楼地处狮子山巅,面朝南京城,背靠扬子江,如今也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朱元璋的建筑图(朱元璋下令建楼)(3)

朱元璋的建筑图(朱元璋下令建楼)(4)

对于阅江楼我并不算陌生,这也是第五次到这里游玩,虽然它并非历史遗存,却也挤进了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江南四大名楼的行列,且位居江南名楼之首,享有“江南第一楼”的美誉,这当然与其历史是分不开的,而即便是新建建筑,所用的建筑手法也把阅江楼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朱元璋的建筑图(朱元璋下令建楼)(5)

朱元璋的建筑图(朱元璋下令建楼)(6)

至于为何会选择狮子山巅而建?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在称帝前曾在这里以红黄旗为号,指挥着数万兵马击败了四十万人的劲敌陈友谅军队,这一战也为后期朱元璋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础,即便在现在,这里也是风景绝佳处,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登楼揽胜。

朱元璋的建筑图(朱元璋下令建楼)(7)

朱元璋的建筑图(朱元璋下令建楼)(8)

站在阅江楼前仰头望去,不得不为眼前气势恢宏的阅江楼震撼到,阅江楼共7层、通高52米,其建筑设计非常巧妙,为外4层暗3层的布局。阅江楼的外观格外引人注目,碧瓦朱楹、彤扉彩盈,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风格,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皆充斥着鲜明的古典皇家气派。

朱元璋的建筑图(朱元璋下令建楼)(9)

在楼前广场上有一尊鼎,这尊鼎重达4吨,是全国最大的仿西周司母戊青铜鼎,鼎上篆刻有诗篇,若将诗篇首字串联起来则恰好就是“狮子山阅江楼鼎”。

朱元璋的建筑图(朱元璋下令建楼)(10)

转身走进楼中,其主要展室为一楼、二楼和三楼。

其中一楼主要展出的是朱元璋龙椅及清康熙皇帝手书“治隆唐宋”匾额,二楼主要悬挂着郑和下西洋及明朝皇帝画像,处处可见的金碧辉煌,处处可感受到明代皇家装饰的大气磅礴。

朱元璋的建筑图(朱元璋下令建楼)(11)

朱元璋的建筑图(朱元璋下令建楼)(12)

眼前的座椅就是“朱元璋龙椅”,龙椅虽然是仿制品,却是用上等的红木所制,其重量重达千斤,且在龙椅靠背上还雕刻着九条龙,雕刻格外精细,栩栩如生。龙椅背后是镂刻的《阅江楼记》,为朱元璋所写。

朱元璋的建筑图(朱元璋下令建楼)(13)

阅江楼作为一座现代建筑,还配备了电梯,游客可乘坐电梯到每一层,来到顶层,其雕梁画栋的装饰让人眼前一亮,太美了,恍若一幅画。

朱元璋的建筑图(朱元璋下令建楼)(14)

就在抬头的那一瞬间,被屋顶金碧辉煌的雕刻震惊到了,据说“金色的龙”是用一根完整的香檀木雕刻而成,而龙身上更是用了重达11公斤的24K黄金,也难怪看起来如此的金碧辉煌、如此闪眼。

朱元璋的建筑图(朱元璋下令建楼)(15)

登顶阅江楼,恍若明白了其名字的含义,阅江揽胜正是其意,而这里恰好也方便近距离欣赏楼阁檐角,阅江楼屋顶犬牙交错、跌宕多变,与以往所见的古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那覆盖满楼的镶有绿色琉璃瓦的金色琉璃瓦,黄色、绿色与红色的碰撞,彰显其皇家气息。

朱元璋的建筑图(朱元璋下令建楼)(16)

若是喜欢拍照,在顶层还有一处拍人像照片的绝佳地点,这里取景可以把楼阁檐角、扬子江及长江大桥全收入到画面中,古典、大气之美萦绕在身体四周,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朱元璋的建筑图(朱元璋下令建楼)(17)

若是来南京旅游,时间充足的话,记得一定要留给阅江楼一些游览时间,为南京旅行留下了更多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