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较多,有温度、结构设计、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养护、施工过程控制、钢筋内应力、承受荷载的时间、混凝土本身的收缩等原因。现将工程中,混凝土裂缝多发的原因分析如下:

混凝土结构裂缝试验的思考与讨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成因)(1)

混凝土原材料的原因

(1)我国现行水泥相关标准规范中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没有规定上限限制,只是规定了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小于300m2/kg,而水泥厂家为了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磨细水泥。

但通过大量试验结果证明,当水泥的比表面积超过400m2/kg时,成型的混凝土试块结果显示后期强度较前期强度有倒缩现象,并且抗冻性能也下降。

混凝土结构裂缝试验的思考与讨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成因)(2)

(2)目前市场使用的机制砂大都两级分化较严重,石粉含量一般在15%左右,此部分颗粒很可能以粘性土质为主,也可能以石粉为主。如果以粘性土质为主,当混凝土浇筑后,骨料颗粒极易悬浮在一定稠度的水泥浆体中,由于水泥浆体的密度小,所以骨料在水泥浆体中会有下沉趋势。

此沉降将会一直持续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前的整个过程中,并且新拌混凝土中的水泥及掺合料(包括石粉)不停地向上转移,即发生沉降和泌水现象,造成混凝土表面浆体厚,导致混凝土体积减小,这种体积的变化也将持续到混凝土硬化结束。

(3)预拌混凝土企业为了满足泵送要求,抢占市场,往往牺牲了部分混凝土的性能,而采用粒径较小的骨料,减少粗骨料的用量,导致混凝土富浆量较多,用水量也必上升,使得泵送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径相对较小、用量低、砂率大、浆体多。

由于粗骨料是制约水泥石收缩的主要成分,因此粒径较小的粗骨料和较少的粗骨料用量对限制混凝土收缩是不利的,极易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受不恰当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影响。比如水泥用量过大、水胶比大、砂率过高、骨料用量不足、选用外加剂不当等等。

混凝土结构裂缝试验的思考与讨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成因)(3)

施工振捣原因

施工振捣要适度,目前施工工人为了节省体力,往往将振捣棒放在一处连续振动,这样很容易使集料下沉,造成表面混凝土的含水量和水泥浆量较大,而底部集料较多,使混凝土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结构裂缝试验的思考与讨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成因)(4)

混凝土养护原因

养护不及时,特别是浇筑大面积板时,由于混凝土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混凝土水分就更容易蒸发。在高温干燥、大风的气候条件下施工时,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就会影响混凝土中正常的水化作用,从而造成混凝土表面“硬壳”,内部松软、粉酥,稍有扰动就会大面积裂缝。

混凝土结构裂缝试验的思考与讨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成因)(5)

泵送工艺原因

泵送工艺也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目前工程中施工工人主要是劳务分包,为了施工方便,泵车司机为了省油、减少泵车的损耗,施工单位往往在施工现场加水,或者直接强迫退货,泵车司机往往顺水推舟,形成多方面施压,要求现场混凝土坍落度大、砂率大、用水量过大,导致混凝土收缩值增加。

造成混凝土裂缝还有很多原因,我们要严格控制好原材料,做好施工管理,只有从小的方面抓起,才能杜绝质量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