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达瓦里希》是一个小视频动画,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2013届学生王一琳的毕业作品。

“达瓦里希”是俄语发音,中文字义是“同志”。

想当年,同志这个词多么亲切啊,打仗的时候是“同志们,跟我上”;现在电视剧电影变成了“兄弟们,跟我上”。

从同志变成兄弟,这中间不知道意识形态出了什么颠覆性问题,也不知该不该有人为此负责。

到现在,同志甚至被污名化为同性恋的代言词,让人们都不愿意再说这个同志。

革命年代形成的特定词语意思就这么被消解于无形,与此相连的就是革命步入低潮。

前进达瓦里希美国评论(前进达瓦里希)(1)

影片内容在网上汗牛充栋,各种影评也多如牛毛,在此不再赘述。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次看这个作品,到后面的时候,眼泪忍不住就流下来。

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眼窝子浅,看到大街上那些流浪汉都会“物伤其类”忍不住心疼。

是的,他们背叛了我们!

我们怀着朴素的信仰和远大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建设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他们背叛了我们。

小姑娘在被背叛以后,冲到大雪覆盖的大地上去寻找决战的最高指示,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为着人民幸福生活而牺牲奋斗的年代,她童年玩伴戎装整齐,奔赴前线,决战的最高指示就是“前进,达瓦里希”!

穿着军装的小姑娘在继续前进,实际上已经悄然死去,那一幅一幅令人激情澎湃的画面,是故日荣光,也是激励和指引人民在背叛以后该怎么做。

他们已经背叛我们。

前进达瓦里希美国评论(前进达瓦里希)(2)

小姑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面对背叛,她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想着理想的实现。

她冲到大街上,来到郊外,田野,看到的是那群为理想而奋斗的小伙伴。

它们齐装整员,拿着武器,奔赴前线,怀着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不怕牺牲,不惧危险,为着建设一个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而作战。

当年的无产阶级革命先辈就是理想主义者。

我曾去过很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居。

很多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家庭条件并不差,能识文断字接受系统教育,如果按照那个家庭轨迹走下去,就不会碰到危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能够谋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事实上,也有很多人走的就是这条路,还有一些人走着走着就背叛了人民。

前进达瓦里希美国评论(前进达瓦里希)(3)

李德胜教员的故居我去过,那时候,能有自己的房子,都是很不错了。

并且家里能供他上学读书,去长沙等,足以证明家庭条件并不差。

如果按照这个轨迹发展下去,也许会成为一个地主,衣食无忧,或者外放做官,成为长辈教育小辈嘴里的榜样。

即使走下去,中途背叛,也会成为大官,做大事的人。

润之那个时候就在国民党中央做代理宣传部长了。

然而,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十八画生毫不犹豫的坚持下去了。

在此期间,他的爱人牺牲、妹妹牺牲、弟弟牺牲、侄子牺牲、和开慧的儿子牺牲。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保留儿子遗物,都是他内心的悲痛。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正是这么多理想主义者,才换来新中国的成立,才有我们的今天。

任何时候,理想主义者都值得尊重,无论成功还是失败。

所以,小姑娘让我流泪。

前进达瓦里希美国评论(前进达瓦里希)(4)

大雪白茫茫的覆盖大地,作为雪这个象征主义符号,在我们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蕴,它往往代表着纯洁,什么都失去了。

小姑娘和小伙伴们的心如此纯洁,但在背叛面前,所有的心血和奋斗都失却,都被窃取,“白茫茫大地一片干净”。

小姑娘已经死去,决战的最高指示仍然在,它必将汇聚成洪流,涤荡一切背叛者,消灭一切民族的敌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一个大学毕业生,能作出如此深刻的作品,我认为是很难的,因为这必须要阅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经历过各种遭遇包括背叛,我个人推测,应该是家人或者老师或者其他人给予了巨大的帮助。

一个好的作品,紧扣现实,艺术优美,主题深刻,永留存于世。

一个作者,一生有这么一部作品,足矣。

前进,达瓦里希!

前进达瓦里希美国评论(前进达瓦里希)(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