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何接受刘邦封王,却拒绝项羽三分天下?既不愿意也不敢

楚汉争霸的时侯,刘邦和项羽在荥阳进入相持阶段,打得难分难解。双方的士卒经历了长期的征战,此时都已疲惫不堪,谁也没有能力在短期内将对方击败。而此时韩信手中掌握着几十万生力军,无论他倒向谁,都能使战争的天秤发生倾斜,可以说项羽和刘邦的命运都牢牢控制在韩信的手中,他们的生死存亡都在韩信一念之间。这一点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们都向韩信抛去了橄榄枝。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韩信为何接受刘邦封王)(1)

首先是刘邦。韩信平定齐地以后,以齐国反复多变,需要封王镇守为名,向刘邦申请代理齐王。这在刘邦看来无异于是一种要挟,他日思夜盼韩信能前来助一臂之力,韩信却在这个当口漫天要价,这让刘邦愤怒不已。但在张良、陈平等人的提醒下,刘邦认识到此时他根本没有能力控制韩信称王,如果拒绝了韩信的请求,不但得不到韩信的支持,还很有可能将他推到项羽一方,既然如此,不如卖他个顺水人情,刘邦大笔一挥,把“代理”二字去掉,直接派张良册立韩信为齐王。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韩信为何接受刘邦封王)(2)

此时项羽一方也没闲着,他派出了武涉前去游说韩信。武涉首先分析刘邦为人不讲信用,如果韩信帮刘邦灭掉项羽,就会成为刘邦下一打击的目标,接着又摆出韩信和项羽的老同事关系,提议韩信与项羽联合,三分天下而在齐地称王。但项羽开出的价码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不如刘邦的实惠,没能对韩信形成足够的诱惑力,何况韩信还对当年未受重用而耿耿于怀,直接拒绝了武涉的劝说。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韩信为何接受刘邦封王)(3)

而谋士蒯通则认为韩信不受项羽信任,对刘邦来说也是功高震主,日后难免会被兔死狗烹,建议韩信最好两不相帮,坐收渔翁之利,趁机三分天下,从而争霸诸侯。韩信却坚持认为自己功高,刘邦不会夺取他的齐国而选择帮助刘邦。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韩信为何接受刘邦封王)(4)

后来事实证明武涉和蒯通都是有先见之明的,后人在论到韩信之死时都为他不用武涉蒯通之谋而扼腕叹息,然而我们稍加分析便可以看出韩信不愿三分天下是有原因的。首先,受传统观念影响,在韩信心中,裂土分封制是最佳的政治制度,没有刘邦那样成为天下共主的壮志。况且韩信少年生活贫困,经常衣食没有着落,一生最大的理想便是用自己的才智去为君主服务,通过希望自已的努力,换得裂土封爵。此时他已位至齐王,在他看来,人生的价值已经得到最大实现。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韩信为何接受刘邦封王)(5)

其次,争霸天下表面上看是军事上的对抗,实际上是综合实力上的较量。相对刘邦有关中之地为他源源不断输送兵员和粮饷,项羽有楚地九郡作为稳固的大后方,韩信虽然占据齐国富庶之地,但民心尚未归附,统治并不稳固,更谈不上根据地一说。他纵有三十万军队,显然还缺少争霸天下的实力。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韩信为何接受刘邦封王)(6)

第三,刘邦虽然重用韩信,但对他并不信任,在东征之初,就将曹参等心腹大将安插到韩信军中,韩信名义上指挥数十万军队,实际的兵权都掌握在这些关中旧部的手中。成皋之战时,刘邦在韩信毫不知晓的情况下,径直进入军中,轻松从容地就收缴了韩信的指挥权,就是这个原因。韩信替刘邦卖命,将领们都会服从他的指挥,如果一旦做出不利于刘邦的事情,很显然,这些人是不会答应的。没有一支效忠于自己的军队,别说三分天下,能不能保住性命也在两可之间。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韩信为何接受刘邦封王)(7)

第四,韩信没有理解刘邦的政治理念。刘邦继承的是秦朝大一统、郡县制、家天下的新理念,这在汉帝国建立后的政治架构中可以看得出。但在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为了打败项羽,不得不将这个想法搁置在心里,暂时采取分封诸侯的方式,来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支持。这也让韩信产生了一个错误判断,认为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后,刘邦不会夺取他的封地,齐国可以作为他的土地世代承袭下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韩信既没有三分天下的动力,也缺乏三分天下的实力,而且缺乏对刘邦清醒的认识,因而他才选择继续与刘邦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