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力运动和力

一、力

1. 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2)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产生的条件;a.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b.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拍桌子感到手疼。

(2)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3)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不同物体,它们是相同性质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用力湿橡皮泥;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方向的改变或二者均发生改变,如:箭被射出。

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力的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需在力的示意图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二、弹力

1.弹力

(1)弹性: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如橡皮筋。

(2)a.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b.大小;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c.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d.常见的弹力:支持力、压力等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常见测力计:有弹簧测力计、握力计、弹簧秤、托盘秤。

(3)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使用前:看清它的量程分度值;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

使用时: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一致,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量程;

中考必考的物理知识点(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1)

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示数=整刻度值 后面的小格数×分度值。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8N.

二、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a.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表达式:G=mg ,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是定值,常取9.8N/kg

(2)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应用:建筑工人在湖墙时常利用铅垂线确定竖直方向等。

(3)作用点

a.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b.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空心圆球、圈环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d.为了研究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重心上

四、牛顿第一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均选填“是“或“不是”),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而概括出来的,用到了推理法.

2. 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影响因素: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前面出现这样的字样,受到、产生、出现、克服等,都是错误的,惯性不是力,所以出现惯性力也是错误的。

(3)利用和防范

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以提高跳远成绩;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等;

防范:交通工具配备刹车系统;汽车司机和前排乘客配备安全带等。

五、摩擦力

1. 摩擦力产生条件:

(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必须是粗糙的;

(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能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大小:物体在水平而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4)影响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a. 压力;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b.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静摩擦力: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接触时,存在相对运动趋势,但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5.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目的

方法

实例

增大摩擦力

增大压力

a. 为了防止皮带打滑,绷紧皮带;

b.双手用力按黑板擦擦黑板;

c.捏闸停车:

d.打球时用力握紧球拍

使接触面变粗糙

a. 塑料瓶盖上有一些竖纹;

b. 防滑脚垫:

c. 结冰的路面撒煤渣;

d. 车轮装防滑链;

e.鞋底、轮胎上四凸不平的花纹

变滚动为滑动

急刹车时车轮只滑不滚,车会很快停止运动

减小摩擦力

减小压力

a. 体操运动员在单杠上做动作时,手握单杠不能太紧;

b.货车运输货物时,每次不能装太多

使接触面变光滑

a. 利用冰面移动重物;

b.机床零部件表面光滑

变滑动为滚动

a. 移动重物时,在它下面垫上钢管;

b.滑早冰时穿的旱冰鞋:

c.便用滚动轴承;

d.行李箱底部加滚轮

使接触面分离

a. 气垫船;

b. 磁悬浮列车;

c.给车轴、门轴加润滑油

六、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们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推断受力情况: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推断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判断运动状态;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状态;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图示

中考必考的物理知识点(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2)

中考必考的物理知识点(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3)

相同点

等大:两个力大小相等

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

共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作用在二个物体上

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一个力消失,另一个力不一定消失

相同性质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