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妇女有金银钏者,多断腕以取之,蜀人之受毒甚矣”;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便写了一首题为《赠花卿》的诗,予以委婉的讽刺,诗曰: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此诗主旨,历来颇多异说。有人认为它只是一般的赞美乐曲、赠送歌姬之作,并无弦外之音。从西汉以来,蜀中人文繁盛,歌舞音乐高度发达。早在天宝年间,崔圆任剑南节度使驻于成都时,所见游江活动中就已是“十数里丝竹竞奏,笑语喧然”(《太平广记》卷三〇三《崔圆》)。而明代杨慎却认为花卿在蜀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诗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后来学者,也多从此一说。

成都文化公园古诗(文化探源之诗词成都)(1)

合江亭夜游锦江项目

一旦弄清其主题为讽刺花敬定骄恣不法、僭用天子礼乐,诗意就豁然可解了。首句写锦城歌舞音乐之繁盛,第二句写丝竹并奏,五音繁会,乐声优美,不绝如缕。第三、四句一气贯注,想入天外,用“无中生有”的手法再次赞美了音乐之美。谓如此美妙动听的音乐只属“天上”(天子、朝廷)而不属“人间”。问题在于 :不属人间而竟然“得闻”,并且是“日纷纷”,在“无中生有”中,在矛盾的对立中,诗人的讽刺既含蓄委婉又确切有力地表现了出来。

此诗被认为是杜甫绝句之最,且“虽太白、少伯,无以过之”,历来脍炙人口,评价颇高。此诗在唐代已入乐传唱,影响深远。(参考文献:杨玉华著《成都最美古诗词100首详注精评》,成都时代出版社)

-----

◇人人爱读书,期期有彩蛋◇关注成都手机报官方微博,可参与“书香成都”赠书活动。本期主题:此诗是“褒”还是“贬”?欢迎你来侃。我们将从精彩留言中抽取幸运读者,送上好书一册。

(本文来源:成都手机报)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