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经开区的规划(西安经开区四新战略)(1)

西安市经开区的规划(西安经开区四新战略)(2)

西安市经开区的规划(西安经开区四新战略)(3)

春风起,万物生机勃勃,西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风劲潮涌。

29年前,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北城铺展蓝图,便是时代赋予西安再腾飞的必然选择。从此,“向北走”,成为这座城市最响亮的呼唤。

经历29年栉风沐雨,经开区GDP已突破千亿,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1/3强,已成为西安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顶梁柱,综合实力位列218个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稳居前列。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站在“十四五”大幕开启和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节点,经开区扛起时代交付的使命,扛起城市赋予的重托,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摸准时代发展脉搏,践行国家和省、市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以“开放新门户、科创新引擎、产业新高地、都市新中心”为核心的“四新战略”行动方案。西安经开区将围绕打造西安“开放新门户、科创新引擎、产业新高地、都市新中心”的发展目标,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对未来发展,经开区也勾勒出清晰的蓝图——到2025年,经开区GDP将突破1800亿元,力争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规上工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形成汽车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过百亿元企业10家以上。“十四五”期间,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15%以上,年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25%以上,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放眼未来,满怀期待。

期待之余,“四新战略”同样抛出了一个问题,通过这一战略透视未来经开区的发展航向,经开区这步棋对西安的发展局势有着如何的深度影响?

日前,经开区已全面开启“四新”建设新征程,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方案发布以来,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议,多名业界专家结合经开区发展实际,对行动方案作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解读。

纵论新格局 “四新战略”专家谈

“四新战略”背后的发力逻辑

白山稳 国家金融创新发展理事会专家、陕西省商务厅特聘专家

西安市经开区的规划(西安经开区四新战略)(4)

2021年,西安市经开区先进制造业总规模达到1733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848亿元;服务业增加值501亿元;军民融合产值全市贡献最大,占全市36%,成为西安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顶梁柱”。

陕西制造业、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都有较强优势。“四新战略”里提出产业新高地,正是抓住了陕西的优势条件,也就是陕西的底气。经开区抓住了新兴产业的聚集,就是找到了发展方式的“金钥匙”。

近年来,经开区不断深化“有色院”创新模式,推进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聚集各类研发机构268家,高新技术企业510家,企业年发明专利申请量3000多件,中央及省市各类创新平台290个,院士工作站18家,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近千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00多家。

陕西大力支持的秦创原建设,西安市提出以经开区、渭北新城为载体,打造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这将是一个有利机遇。高质量发展题外之意,直指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亦源自于创新。而秦创原创新引擎,意味着经开未来的科创力量将具备无穷生机。

西安是“一带一路”的起点,尤其经开区所在的位置,是“一带一路”汉武帝和张骞挥手的地方,是真正“一带一路”的起点。所以“四新战略”的提出,是时代的担当,我们应该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做出西安的经验。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如今,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四新战略”道出了西安的心声,也抓住了西安发展的要点,根植于陕西人骨子里的勇与谋,也蕴藏着“跳出来”“让我来”的自信和心劲。

其时已至 其势已成 其兴可待

张鸿 陕西省经济学会会长、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

西安市经开区的规划(西安经开区四新战略)(5)

“四新战略”能够进一步强化经开区的产业功能、发展速度,全力担当西安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西安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是两大国家战略在国内的重要叠加实施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西安,今年3月,又跻身全国都市圈,多重红利的叠加释放,让西安各种生产要素加快聚集。

此时以“四新战略”作为发展引擎正当时!政策红利的开放外力与“四新战略”的改革内力相互催化,将汇聚成为强大的发展能量,推动西安经开区在加速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每一个区域的发展,都先源于宏观上对其的定位规划。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既是需求更是使命,西安经开区正是基于诸多优势与优质的先决条件,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风口。

优质企业的聚集,让经开区的产业发展像一个强磁场,集聚越来越多的资源要素进入,崛起已成大势。实体经济是经开区立身之本,到“十四五”末,该区千亿级和百亿级工业企业数量将取得较大突破,形成产业集聚、多业并举、绿色循环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西安乃至陕西的工业经济发展贡献“经开力量”。

经开区若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打造新名片,或许可以从“硬科技 现代制造 数字化”入手。

比如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数字化营销是未来发展的捷径。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可以解决一个区域或一个企业商业模式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销售过程和商业化模式,通过数字化改造,建立新的商业模式,产业才能实现最终的兴旺发展。

加速布局新赛道 打通经开区发展“大动脉”

曾昭宁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

西安市经开区的规划(西安经开区四新战略)(6)

“四新战略”的核心是高质量发展,通过创新驱动与结构优化来支撑。经开区内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具有非常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也使得“科创新引擎”这一战略目标有了坚实的基础。

凭借秦创原的“东风”,经开区引导支持一批企业在“卡脖子、补短板、填空白”核心技术和产品方面取得突破,并在项目实施、创新计划、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驱动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西安二三产业的比例有些失调,而经开区恰是第二产业的生力军。“四新战略”加码后,正好能把第二产业的比重再提高,平衡下调西安第三产业的占比。

经开区推行的“4 4 4”现代产业体系已见雏形。以陕汽、吉利等为主要代表的汽车产业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500亿级产业集群。“4 4 4”现代产业体系最大特点在于工业和制造业,这对于西安市优化现代产业结构起到很大的促进和优化作用。

工业化、产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支撑,城市化是工业化、产业化的空间载体。城市若无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是座“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

“四新战略”从开放到科创,再到产业的谋篇布局,其终极目标都指向了都市新中心。以产促城,以业兴城,“都市新中心”将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者。

产城融合“示范生”未来城市探索者

赵元超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西安市经开区的规划(西安经开区四新战略)(7)

南接都市商圈,北靠一河两岸——地处西安北大门的经开区,注定不凡。

在西安提出的“北跨、南控、东拓、西融、中优”的发展方式中,经开区发展空间更有优势。一方面,经开区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高铁枢纽站之一的“西安北站”,具备集行政中心和高铁中心于一体的双中心区位优势;另一方面,依托战略性产业聚集优势,经开区能引领带动西安“北跨”发展。

西安是国家中心城市,拥有万亿级的产业,城市中心不止一个,未来一定会朝着多核、多中心的模式发展。西安将从单核心城市逐渐发展为多中心城市,而以交通枢纽为发展引擎的经开区高铁新城,正是对西安多核发展的积极探索。

高铁交通“大动脉”将拓宽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渠道,是一个整合集聚高端资源的经济节点。经开区高铁新城是高铁经济带来的必然结果,也将成为“站城一体”“共生共享”的城市新地标。

过去西安是水平的、蔓延式的发展,而如今我们已经步入复合时代,未来也一定是集约化、垂直化、立体化的发展。经开区借着“北跨”的东风,打破了城市以往的功能分区,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互融的良性循环。

经开区正经历着从“产—城—人”到“人—城—产”的重要蜕变,“都市新中心”的实施将为人们引领全新的生活方式,它一定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典范,成为西安的门户与城市发展的心脏。

破局者逆袭:从“新城市”到“新中心”

王圣学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

西安市经开区的规划(西安经开区四新战略)(8)

1993年,西安经开区成立,筑下北进坐标。尔后数年,命运的变迁大戏轮番在经开区上演:西安行政中心北迁、西安北客站启用等一系列省市重大项目的落户,让经开区迎来了第二轮建设高潮。一座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水平持续提升的“新城市”,正迅速从蓝图变为现实。

判断一个城区是不是中心,核心主要看业态。经开区的业态已不再纯粹以产业为主,它承载着行政中心、商业、教育、医院、研发等更多样的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经开区如今已是一座新的“中心”了。

无论是“北跨”还是打造西安“都市新中心”,都具有破局意义。微观层面,“北跨”,盘活了古城之北的土地资源,是西安跨越逼仄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也使西安跳出长达千年的“城墙时代”,开始真正意义的“渭河之旅”。宏观层面,它使原本孤立分散的城市组团功能区高效集聚对接,进而北望广袤的滨河之域,打破了西安原先“南强北弱”的发展格局。

仅从交通方面讲,经开区坐拥亚洲最大的高铁西安北站、毗邻咸阳国际机场,经开区临空、临站、高速交汇、地铁密集的区位优明显。除交通优势外,经开区在区位、产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西安经济和人口增量的重要承载地。打造“都市新中心”也将有助于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带动西安“北跨”发展,助推区域综合实力提升。

“四新战略”锚定纵横内外的开放图景

唐方方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BiMBA商学院经济学、金融学及营销学教授

西安市经开区的规划(西安经开区四新战略)(9)

开放与一个地域是否沿边靠海都没有关系,主要是思想的解放。经开区提出的“举开放旗、吃开放饭”极为关键,思想决定事业格局,战略引领发展未来。为陕西乃至西安推进对外开放注入强大活力,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当思想解放叠加了区位优势,就是经开区发展的先机!经开区临空、临站、高速交汇、地铁密集的区位优势西安市唯一。坐拥亚洲最大的高铁西安北站,距咸阳国际机场15分钟车程,形成2小时航空圈、8小时铁路圈和1日公路圈,辐射全国2/3以上的城市。

然而面对如今遍地开花的自贸区,经开应该给流程做减法,为服务做加法。优化营商环境,是经开区的发力点,为拉动投资创造舒适的软环境。经开区设立了关中综合保税区、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经开功能区两大园区,这充分发挥经开区西部窗口和链接全球的核心枢纽优势。

与此同时,经开区早已布局了新材料新能源等赛道的产业基础,一些行业内翘楚企业和重大领域的关键技术,将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发展,让“经开制造”成为陕西打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国际高端制造中心之一。同时,区内能解决碳中和问题的企业,将促进产业链本地化。

经开区深厚的工业“底子”对上了“一带一路”沿线诸国的“胃口”。土地、产业、成本等优势,与欧洲刚好互补,能串联起西北广袤腹地和泛欧泛亚广阔市场。同时,凭借中欧产业园等开放载体,经开区可着力打造全球制造业资源配置的重要基地。

郭旭

西安市经开区的规划(西安经开区四新战略)(10)

西安市经开区的规划(西安经开区四新战略)(11)

西安市经开区的规划(西安经开区四新战略)(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