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本文统称为“读研”),你的学习生涯注定和你的导师密不可分。导师在你的录取、培养、毕业甚至就业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时候甚至是关键作用。读研阶段,导师可谓你的“再生父母”,左右着你的前途和命运。所以,读研阶段特别是博士阶段,选泽了一个好导师,你就成功了一半;如果选择一个不适合的导师,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读研生涯顺利,我们要提前熟悉导师,科学择导,避免选择失误。

读研时还要选导师吗(究竟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1)

判断一个导师是否适合自己,主要有以下几个观测点:

一是学术水平。学术水平是选择导师的重要指标。主要看导师的学位、职称、学术贡献、学术头衔和学术奖励。学位主要看是否有博士学位,最好是名校毕业,能从名校博士毕业本身就是学术水平的体现;职称最好选教授或研究员等正高职称,硕士阶段可以考虑副教授,博士阶段没有正高职称是很难带博士生的。教授还要看是几级教授,教授等级分为1-4级,越高越好。学术贡献主要看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数量、质量,以及主持过的各类课题数量、质量,比如是否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课题。学术头衔看是否是博导、学术带头人、首席科学界或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比如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学术奖励看其著作、论文是否获得重量级的奖励。这些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查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基本对导师学术水平有了初步了解。

二是行政职务。在中国文化语境里,“学而优则仕”。所以一些教授也兼行政职务。比如担任校级负责人;院系级负责人以及一些社会组织的负责人或重要职务。这类导师是否值得选择呢?本君觉得可以选择,但是要最好指导你的时间不多这个现象。往往这类导师行政事务缠身,非常繁忙,能给予你指导的时间就不多了。但这类导师手中资源,比如经费、就业等方面的资源较多,可以弥补指导时间的不足。还有这类导师由于职位原因,论文答辩其他教授也不愿对你的论文大放厥词,通过概率相对高些。凡事有利有弊,看你看中哪个。

三是导师人品。这个也很重要,是你读研生涯是否顺利的重要保证。导师人品好,可以对你的学习、论文、就业进行指点迷津,还会把他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和看家本领悉数传授,助你顺利毕业或就业,走上人生巅峰。如果遇到人品不好的,可能把你当廉价劳动力,言语或行为上骚扰你,卡着不让你毕业,让你欲哭无泪,精神崩溃甚至走上不归路。虽然人品不好导师数量不多,但不代表没有,所以尽量远离。当然,要了解导师的人品不容易,除非你考本校本专业会好点。本君觉得要避免这个可以通过实地了解,多渠道向导师学生、同事进行了解,尽量避免踩坑。

四是年龄性别。年龄大或小的导师各有优劣。年龄小的(指45岁以下)导师有学术追求,思想前沿,精力充沛,得到的指导较多。年龄大的(指45岁以上)学术积累较多,经历丰富,人脉资源较广。选择年龄大或小的导师要看个人偏好,同时考虑学术水平进行选择。此外,性别也是一个考虑因素。有些导师不喜欢招同性别学生,有些导师无所谓。考生提前了解清楚导师人品并妥善选择。

五是研究方向。现在学科丛林十分庞杂,每个导师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所以考生也要考虑这个。一般来说,导师喜欢选择跟自己研究方向一致或相关方向。如果不一致,要找到理由说服导师选择你的申请。如果你的本科或硕士专业与导师的研究方向跨度很大,这个适合要慎重选择。

综上所述,选导师是读研的关键一环,不可不察。按照以上五个观测点进行考察,一般能找到适合的导师。如果不小心选错了导师,面临无尽的困扰,还是赶紧换个吧!

作者|黄爱伦

来源|大学与人生

作者简介:黄爱伦,文科博士。长期致力于高等教育和职业规划的观察与研究。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