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杜预传》中有“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意思就是:用锋利的刀劈竹子时,头上的几节一破开,下面的只要碰到刀刃就顺势破开,不必费力了。

夷陵之战刘晔劝曹丕灭吴(迎刃而解语出三国末期)(1)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派大将军杜预领军进攻东吴。杜预调兵遣将,不到十天,就接连攻占了东吴的许多城池,用计活抓了东吴的大都督孙歆等人。

夷陵之战刘晔劝曹丕灭吴(迎刃而解语出三国末期)(2)

这时,有人主张就此收兵,理由是:东吴建国多年,实力不容小觑,短时间内将它打倒是不可能的。而且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河水因暴雨泛滥,疾病和瘟疫流行,对大部队作战十分不利,不如等到明年冬天再集中兵力进攻,结果可能比现在进攻要好得多。

夷陵之战刘晔劝曹丕灭吴(迎刃而解语出三国末期)(3)

大将军杜预不赞同,他认为:“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毅,借济西一战,一鼓作气接连攻下齐国数十城,最后几乎把齐国吞并。而我们现在连胜几仗,军威大振。以这种斗志旺盛的军队去进攻接连吃败仗的吴军,‘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费不了很大力气了”。

夷陵之战刘晔劝曹丕灭吴(迎刃而解语出三国末期)(4)

杜预说服了大家,指挥军队乘胜追击,很快便灭掉了东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