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职业规划师王虹!

有客户说,自己的评价系统一直是依靠外在的,别人的看法非常影响自己。非常希望去建立稳定的自我评价系统。我想有这样困惑的不止一个人。

我们成长环境中,通过外在的:比如学习成绩,比如家庭,比如外貌来决定别人对自己的喜欢程度。其中上学期间学习成绩好的尤其受此影响。学习好,老师爱,家长疼的。当你习惯了这一切,再失去时,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女人要又美又自由(自由的女人最美)(1)

女性身心自由论

女人要又美又自由(自由的女人最美)(2)

前段时间,被电影《偷听女人心》深深吸引。

男主角尼克是个比较自私的男性,因为从小被妈妈宠得太多。离婚后,和女儿的关系也很糟糕。他工作在一家大型广告公司,本来是满心欢喜地准备被提升到部门总监,没想到公司聘用了在广告界比较知名的达西,一位作风干练的女性,做了他的上司。

而尼克因为一次意外,获得了能够读女人心的特异功能。当他穿行在不同的女性当中,她们内心的想法常常让他惊讶。(就是电视机前的我,也感惊讶。我们女性自己有时候都不太了解自己啊!)

达西需要拿到运动品牌NICK公司女装部的广告订单,这个广告要表现新时代powerful的女性。尼克和达西合作,而尼克的创意多来自他读到了达西的所想。

达西,一个在职场打拼,做到中层职位,因为果断强势,被同行视为“母老虎”。因为工作原因,她离了婚,自己独自按揭买房。

当她看着尼克递给她的画着奔跑的女性的广告样片时,她沉思良久,喃喃自语:

“芝加哥凌晨5点,周围一片寂静。在沥青马路上,环绕着密西根湖,奔跑。没有打扰,没有复杂的关系,没有职场游戏,没有斗争,没有牵绊。看着脚下的路,迎接着太阳,自由地奔跑。”

忽然,我潸然泪下。那个场景深深地打动了我。

那个脚踩着运动鞋,身着清爽的运动服,充满力量的女性,迎着朝阳,享受着一个人的奔跑:自由的身体,喜悦的内心,世界都因此安静下来,只听到强劲心脏的搏动和粗粗喘息声和脚下的跳跃声。

对,就是那短暂的一刻,身体和心灵都是自由的。身体在飞翔,轻盈的,心灵在安静中感受到宁静的快乐。

女人要又美又自由(自由的女人最美)(3)

女性自由有多难?

女人要又美又自由(自由的女人最美)(4)

世界各地的女性:

那些身居高位的女性,在残酷的世界拼杀;

那些刚进入职场的女孩,为如何博得上司的喜欢而惴惴不安;

那些辞职在家的母亲,做不尽的家务活,而背后是空空的内心;

那些擦洗着脏乱的地板的保洁员;

那些飞来飞去的歌手和演员······

纷扰的世界,生存的现实,身累,心也累。

自由又何其谈起!

对于中国女性,自由的路上,又有多少艰难险阻需要克服?

“做女孩要本分,矜持,不要随便和其他男孩子玩!“

“这么胖,还吃!要减肥了,不然嫁不掉!“

“找个安安稳稳的工作,嫁个好老公是正事,瞎折腾什么啊?“

“怎么还不结婚啊,赶快结婚,要成剩女了!“

“还不快生孩子,年龄大就生不出来了,以后没有孩子谁照顾你啊?“

······

我们是伴着各种各样的要求长大的!

似乎一辈子都需要听话,听父母的,听老师的,听老公的,听孩子的,听社会的,甚至听孙子孙女的。

解放后,毛主席说女性能撑半边天,我们的地位大大提高。可以去上学,到外面工作。你看低端家庭收入的,女性一定外出工作。反而收入高的,女性在家相夫教子。但是看似独立背后,我们似乎一直负重前行!

到底是什么限制了一个女性的自由呢?

女人要又美又自由(自由的女人最美)(5)

女人要又美又自由(自由的女人最美)(6)

女性没有自由?

我挖我挖,我狠狠挖···

我挖到底,挖到文化!

最近读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武志红经常提起的作者)一书,中国文化对人的定义: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是所有社会角色的总和。我们不倾向于认为在一些具体人际关系背后,还有一个抽象的人格。

而西方的存在主义则是:一个人只有从所有的社会角色中撤出,并且以自我作为一个基地,对这些外在的角色做内审式的再考虑,他的存在才开始浮现,如果缺少这个过程,他就是成为一个没有自己面目的无名人。

中国人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对任何一方下定义。所以我们需要在关系中被定义。

所以,女性,我们也是在被自己赋予的角色中定义的。

一个女孩,好的女孩,就是一个好女儿:乖巧,懂事,漂亮。因为这些都是让爸爸妈妈喜欢的。

于是很多的女孩,小的时候都特别听话。但是长大了,发现自己没有兴趣爱好,没有自己的主见,太想别人,反而忘记了自己。

上学期间,需要通过成绩、老师和同学来决定你是不是个好学生。

“学习刻苦,团结同学,尊敬老师······“

在三好学生的评语中常常这样写。

到了青春期,来定义女孩的则是男孩一方。

温柔,乖巧,瘦,长得漂亮,是很多男性拿来套女孩的。而很多女孩也为了这些标准,拼命努力。

减肥,打扮,甚至读书也是为了找到个好人家。

读过这样一篇文章,作者对自己的女性朋友说:

“你那么辛苦地培养你家女儿,琴棋书画的,她一毕业也就是结婚,生子,做个妈妈。何必费那么大力气啊!”

因为努力提升,也只是为找个好人家,结婚生子,那些努力并没有在工作上,在对社会上转换,回报比太小。

成为了妻子和母亲,在我们文化中就意味着付出。

丈夫的评价,婆婆的评价,邻居的评价,亲戚朋友和评价,甚至孩子的评价,都是对我们的重新定义。

已经早早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了。

女人要又美又自由(自由的女人最美)(7)

女人要又美又自由(自由的女人最美)(8)

女性难自由!

往上挖一下,就是亚洲普遍的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造成中国女性的集体创伤,武志红在他的书里这样描述:

原来,我们是集体被伤害!

男孩子,再不济,小时候还是万千宠爱。而女孩子家庭条件再好,父母即使没有这个观念,外面的人还是有意无意传达着这样的信息。

在接待的女性客户中,多数的女性客户犹豫不决,有的说要咨询,一会儿又不做了,一会儿又找来了。

一开始,让喜欢果断决策的我,很不理解,甚至非常讨厌这样的客户。

当遇到的越来越多,我不得不深思起来。

有一天我忽然想到:

如果你从小生活在一个家庭,被妈妈漠视,被爸爸打击,你的要求从来不能被正面对待,你也从来没获得言语支持。渐渐地,你不相信自己和他人。

一个不自信的人,做起决策非常犹豫,因为总是害怕风险啊!

原来如此,犹豫,不全是天生的性格原因,而是后天的养育----没有自信的女性背后,没有被深深地接纳,被爱和认同。

有的女性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父亲或者母亲的认同。

再往上挖一层,是经济独立,似乎也不容易,很多女性都不能经济独立呢!

再往上,是思想独立,那更困难了。从小教育就是听话,自己都不会思考了。

再向上,是来自内心的安全感了。没有安全感,就是财务自由了,也达不到真正的自由状态:时间自由,思想自由。

前段时间热播的《我的前半生》,火到几乎所有的微信公众号内容都要与此沾边。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一叫做《真正自由的女人是什么样子》,来自公众号“黄小姐和蓝小姐”

作者在文中的这样一句话:

亦舒笔下的子君就算当上了艺术家,也仍然会坐在做泥塑的工作室地下累的大哭,也仍然认为女人最理想的归宿就是嫁人,这样的女性又怎么算活出了真正的自由?

欣赏蓝小姐和黄小姐的这个一针见血。

说真的,一直对亦舒的作品不是很感兴趣,大学那会儿,有个室友天天看亦舒,我奇怪到底有什么好看的。而火热的《我的前半生》,也没有兴趣看一眼,我想原因正如黄小姐和蓝小姐说:

亦舒不愧是华人女性里最懂女人心的女作家,她笔下的女主角无一不带着我们身边华人女性的共通点:

不论是子君也好,唐晶也好,喜宝也好,玫瑰也好,美则美矣,但心里好像都缺了大大的一块,就算她们爬到金字塔的最顶端,在风中凝望这个世界,你仍然可以看到那一身的落寞!

女人要又美又自由(自由的女人最美)(9)

女人要又美又自由(自由的女人最美)(10)

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自由的女性,

而不是一身落寞的女性。

活出自己状态的,自由的女性,

在我的心里是最美的!

女人要又美又自由(自由的女人最美)(11)

【往期好评文章】

非洲女孩的职业启蒙教育

高中生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师观点:重男轻女思想对男性职业的影响

职业规划师观点:重男轻女思想对女性职业的影响

职业规划师解析:自由职业者的路上,有你吗?

作者王虹,系中国职业规划师、资深职业规划导师。作为国内职业规划的先行者,具有7年职业规划个案咨询经历,累计咨询近千余案例。作者旅行9国,并参加美国和非洲18个月海外志愿者项目,跨越美洲,非洲,对跨国文化有深入了解,具有丰富人生经历。通过职业规划咨询案例分享职场、自我探索、个人成长、梦想实现!

职业规划师王虹(careerplanningecho)

新浪微博:职业规划师王虹

了解更多,关注职业规划师王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