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在经历了传统放化疗、手术,或是新兴疗法靶向、免疫治疗后,很多患者实现了长生存。

但同时,治疗过程也可能产生了一系列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增添病痛,也可能造成治疗延期、中断、终止从而耽误病情的控制,肿瘤复发转移。

中医中药在肿瘤康复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医书有记载中医外治肿瘤的方法,《灵枢·官针》言:“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锋针即三棱针,可用于刺血治疗[1]。

▍刺血拔罐是什么?

刺血拔罐法,是基于经络理论体系,用三棱针于相应穴位点刺出血后再拔罐,使瘀血排出,以达祛瘀生新、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一种治疗方法[1]。有研究发现,将刺血拔罐法应用于肿瘤治疗并发症的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刺血拔罐后出现小疙瘩(刺血拔罐能治疗3个常见的肿瘤并发症)(1)

▍刺血拔罐治疗3大常见肿瘤并发症[1]

1、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化疗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骨髓抑制,其中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总体发生率为10%

案例中,病人应用升血小板药物,白介素-11治疗,出现不良反应如皮疹、骨痛。

后续,病人接受刺血拔罐治疗。取穴:双侧隔俞、肝俞、脾俞、足三里。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三棱针点刺隔俞、肝俞、脾俞,每穴3~5次。出血后于穴位处拔火罐10min,每穴拔出 5~10 mL暗紫色血液。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三棱针点刺足三里,拔出2 ~4 mL暗红色血液。每隔3 ~4日治疗1次。此外,暂停化疗方案。

后续复诊发现,腰背部疼痛减轻,血小板升至95×109/L。继续治疗2周,随访2个月,血小板值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病情稳定。

总结:刺血拔罐法避免了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乏力、出血等危情,还能减轻或消除应用升血小板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2、恶性腹腔积液

恶性腹腔积液是晚期肿瘤常见的并发症,最常见于卵巢癌,其次是胃肠道肿瘤。出现恶性腹腔积液是病情进展的信号,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不足6个月。

案例中,病人采取刺血拔罐法治疗。取穴:双侧足三里、委阳、交信、三阴交、阴陵泉。

操作:患者取坐位,暴露双小腿至腘横纹之上,常规消毒后,每穴用三棱针点刺 3~5 次,出血后于穴位处拔火罐10 min,每穴拔出2~4 mL暗红色血液。每周 2 次。当天治疗完后患者共排尿 7~8次,约1500 mL。

2 周后B超复查显示:少量腹腔积液,患者腹胀明显减轻。随访1个月,患者病情稳定,便继续化疗。

总结:刺血拔罐法能减少腹腔积液,缓解腹胀、腹痛症状,疗效显著。

3、肠癌术后不全性肠梗阻

不全性肠梗阻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 ,其中结直肠癌的癌性肠梗阻发生率为 8%~40%。

案例中病人,采取刺血拔罐法治疗。取穴: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操作:患者取坐位,暴露双小腿,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穴位上各点刺3~5下,出血后拔火罐10 min,每穴吸出暗红至黑色血液2~5 mL。治疗后约2h,患者逐渐出现排气,而后自觉腹痛明显而有便意,遂如厕排出先干后稀大便,全身轻松。

复查腹平片未见明显异常。随访1个月,未再复发。

总结:刺血拔罐法能使胃肠功能恢复正常,促进排便。

总之,刺血拔罐疗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相应穴位,通过排除瘀血祛除邪气,使人体气血运行通畅,进而恢复脏腑的正常机能,可在短时间内解决或缓解患者的痛苦,且可避免用药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

此疗法操作简单,见效快,是一种“绿色疗法”。它在肿瘤康复管理、并发症处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雷应,王笑民,樊一丁,雷勇.刺血拔罐法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临床思路采撷[J].中医药通报,2022,21(12):52-54.DOI:10.14046/j.cnki.zyytb2002.2022.12.003.

封面及插图:摄图网

#好内容我来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