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底线思维,就是居安思危的意识,古人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告诫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员干部必须强化底线思维,把底线筑得更牢固,确保经得起风浪,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筑牢底线思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筑牢底线思维(把底线思维筑得更牢)

筑牢底线思维

所谓底线思维,就是居安思危的意识,古人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告诫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员干部必须强化底线思维,把底线筑得更牢固,确保经得起风浪,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深读《谈治国理政》,底线思维贯穿其中,是一条重要主线。对底线思维的把握和运用,充分说明了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是如何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的。站位马克思主义立场,就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把握规律、提高实效。作为党的干部,要真正把“底线思维”筑得更牢,就要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研读《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

“居安思危”是稳步前行的关键。从古至今,凡是事业有成的集体,都是非常注重居安思危的。在中华文明的瀚海中,也有很多著作强调要增强“底线思维”。《冀州箴》中说,“治不忘乱,安不忘危。”唐朝明君唐太宗的大臣魏徵说,“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太宗的另一大臣房玄龄说,“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班固说,“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坚持底线思维,也是贯穿中华文明史的一条重要主线。我们党要长期执政,就要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精神,坚持“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努力”,不能把凡事想得太好,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这样,党的干部才能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才能更好干事创业。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面对未知前路,只有保持警惕,切实守住底线,才能走得更远、更好。党的各级干部都要增强底线思维,善于透过复杂现象看本质,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把底线牢牢守住,把人民的事业认真推进,把初心使命书写在奋斗的征程中。(四川新津张光波)

来源: 中新网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