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寿命的九大习惯你都知道吗(历时15年的研究揭开真相)(1)

有人说,粗茶淡饭能长寿;有人说,坚持运动能长寿;还有人说,保持乐观能长寿……健康长寿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以下简称“加州大学”)公布了一项历时15年、涉及约1700名长寿老人的追踪研究。该研究显示,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可能超过遗传因素,成为决定寿命的关键。

决定寿命的九大习惯你都知道吗(历时15年的研究揭开真相)(2)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特邀权威专家,为你解读影响寿命的5个关键因素。

受访专家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教授 沈雁英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汤永隆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 陆一帆

保持微胖身材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但科学证明,老年人身体有一定比例的脂肪,更有利于健康。

加州大学的研究发现,年轻时体重稍微超重,但未达到肥胖程度的人,过早死亡的几率降低3%。加州大学神经学家克劳迪娅·卡瓦斯表示,虽然年轻时偏瘦有利健康,但老年时太瘦却很糟糕。

2016年,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对欧洲和北美地区近100万人进行调查发现,BMI(身体质量指数)在23~24之间的人群寿命最长,BMI正常范围为18.5~24.9。

决定寿命的九大习惯你都知道吗(历时15年的研究揭开真相)(3)

与欧美不同,中国人的BMI正常范围是18.5~23.9,将BMI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偏高的水平更有利健康。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教授沈雁英介绍说,人体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以提高耐寒、抗病能力,患重大疾病之后康复也更快。

如果中老年人体型过瘦,体内脂肪不足,会造成新陈代谢减缓,免疫力下降,对饥饿和劳累的耐受力变差,甚至导致骨质疏松等一系列疾病。

女性体内的脂肪有助保持雌激素水平,调节内分泌。过瘦的女性雌激素水平偏低,容易出现月经紊乱、闭经、不孕等一系列问题。

沈雁英表示,身体过瘦的老人要注意饮食均衡,增加食物种类,多补充蛋白质,如鱼肉、羊肉等,多吃果蔬。

超重老人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暴饮暴食,还应适量增加运动。

每天坚持两小时业余爱好

该研究发现,每天保持两个小时的业余爱好,早亡风险降低2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长达14年、涉及6000多人的研究也发现,生活有具体目标、有业余爱好的人群,死亡风险比得过且过者低15%。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汤永隆解释,人们做感兴趣的事时,能够触发大脑杏仁核,分泌多巴胺,激活奖赏机制,给人带来刺激或快感,形成心理上的正向激励。

这种奖励机制如同恋爱或运动一样,给人带来幸福感。

决定寿命的九大习惯你都知道吗(历时15年的研究揭开真相)(4)

喜欢安静的老人,不妨闲暇时下下棋,参加书画培训班等。喜欢热闹的老人,可以约上好友一起跳舞唱歌。

长期坚持业余爱好可让大脑保持活性,降低老年痴呆症风险;可以愉悦心情,让老人保持开朗、豁达的心态;还可以增加老人的存在感,使老人的各项特长得到展现。

每天喝两杯咖啡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喜欢用一杯咖啡开启新的一天。加州大学的研究表明,每天喝两杯咖啡的人,早亡风险降低10%。

决定寿命的九大习惯你都知道吗(历时15年的研究揭开真相)(5)

美国《临床肠胃病学与肝脏病学》杂志2013年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咖啡有助于肝细胞修复,可使原发性肝癌的患病风险降低40%。

沈雁英表示,咖啡刺激大脑皮质,使人产生兴奋感。每天早晨一杯咖啡可提振身心,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傍晚最好不要喝咖啡,以免影响睡眠。咖啡会刺激胃酸分泌,过量饮用易引起胃部不适,出现心率和呼吸加快等症状,每天饮用1~2杯为宜。

适当喝点酒

研究发现,每天喝两杯啤酒或葡萄酒,过早死亡的几率比普通人低18%。

沈雁英解释,红酒中的红酒多酚是一种抗衰老物质,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持血液畅通。

啤酒中的黄酮类物质,有助缓解因久坐导致的肌肉力量下降。啤酒花中还含有抗氧化物质,有助降低心脏病风险

决定寿命的九大习惯你都知道吗(历时15年的研究揭开真相)(6)

白酒一般酒精浓度较高,易刺激胃黏膜,加重肝脏负担,患有胃溃疡、肝脏疾病的人最好别喝。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过量饮酒会增加患心脏病、中风和高血压风险。心脏病、高血压、肝肾脏疾病等患者尤其要注意饮酒适量。

建议每天喝红酒量别超过2两,白酒别超过1两,啤酒每天最多1斤(约1瓶)。

坚持适量运动

英国剑桥大学医学研究理事会流行病学研究所2015年公布的一项涉及33.4万人、为期12年的研究发现,每天快走20分钟,就能大大降低过早死亡的风险。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陆一帆介绍说,积极运动有助提高生命质量: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走得安详。

体育活动中,智力、体力和社会交流等多种因素都可帮助老人实现这一目标。

决定寿命的九大习惯你都知道吗(历时15年的研究揭开真相)(7)

需要提醒的是,老人运动应量力而为,尽量避免运动风险,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本期编辑:王晓晴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田飞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近期热门文章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