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胶(花胶),是广东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最全鱼胶分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最全鱼胶分类(鱼胶小课堂第一期)

最全鱼胶分类

鱼胶(花胶),是广东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

但是,吃过这么多鱼胶(花胶)

你了解鱼胶吗?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鱼胶是什么,以及它的历史

鱼胶是什么

鱼胶,又名花胶、鱼肚、鱼鳔、鱼泡、鱼卜、鱼白,各个地方对鱼胶的习惯叫法有所不同,潮汕地区一般称之为“鱼胶”,香港和珠三角地区多叫“花胶”,有些地方则多叫“鱼肚”,其实指的都是同一种东西——各种鱼类的鱼鳔干制品。

鱼鳔,是鱼体内可以自由涨缩的气囊,其体积约占鱼身体的5%左右。鱼鳔里充填的气体主要是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最多。所以,在缺氧的环境中,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另外,对大多数的鱼类来说,鱼鳔是一个身体比重的调节器官,鱼类借助鳔内气体的改变以帮助调节身体的浮沉。

渔民将新鲜鱼鳔从鱼体内取出,把鳔壁的薄膜、脂肪层以及毛细血管等剥去,洗净后进行自然晾晒或风干,最后制成的干制品为鱼胶。鱼胶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这是因为各种鱼类的鱼鳔形状不一,有圆筒形、锚形、圆锥形、胡萝卜形、卵圆形、心脏形、马蹄形等,还有晒制手法上的差异,有筒形、扁筒形、开片形等等。

鱼胶自古就是贡品、补品,与燕窝、鱼翅齐名,海味四宝“鲍参翅肚”中的“肚”就是鱼肚(即鱼胶)。鱼胶与燕窝、海参、鱼翅、鲍鱼、干贝、鱼唇、鱼子等被誉为“海八珍”,亨有“海洋人参”的美誉。

鱼胶的历史

我国食用鱼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600多年前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有汉武帝食用石首鱼鳔的记载。《齐民要术》卷八——“作鱁鮧法”:“取石首鱼、魦鱼、鰡鱼三种肠肚胞,齐净洗空,著白盐,令小倍咸,内(纳)器中,密封置日中,夏二十日、春秋五十日、冬百日乃好,熟时下姜醡等。”

在古代,鱼胶无疑是皇亲国戚或者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美食。南北朝时期《南史》载:齐帝酷爱“压胞”,“以蜜浸之,一食数升”。鱼胶在唐代正式开始成为贡品。《新唐书·地理志》载:吴郡(今苏州市)每年贡“压胞”七斤。明代,石首鱼渔业非常发达,明朝县令王廷藩有《蛇蟠洋》一诗:“千山紫菜万山苔,叶叶轻帆四面开。清夜船头声聒耳,成群石首溯潮来。”可见明代石首鱼数量很多,鱼鳔产量由此骤增,为民间广泛食用,普通人家也能一饱口福。到了清朝,鱼胶被列为补品。

鱼胶在以前的年代属于高档滋补品,价格昂贵,一般是非富即贵的人家才能享用的美味。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食疗养生问题,随着鱼胶品种的增加,一些鱼胶的价格也开始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逐渐变得“平民化”,为大众所接受,因此,现在一些普通家庭也会购买鱼胶作为日常食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