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税小课”,获取最实用的财税知识。


申明:下文仅供广大从事财税人员了解出口退税的原理及公式推导,如需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可根据现行税率进行计算。

本文意在让会计们更好的理解退税原理,而不用对于公式死记硬背。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举例子(整理了一篇出口退税的原理及公式推导)(1)

首先,需要明白增值税的原理:

1、增值税是每一个流通环节都要征收的;

2、最终消费者是增值税的最终承担者;

3、如果是流通中的企业,可以通过拿到进货时的专用发票去抵扣本企业销售时缴纳的全部增值税,也就是企业只交本环节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之前环节的增值税,可以通过拿之前的进货发票来抵扣。

为什么要出口退税?

因为出口商品的最终消费者是外国人,外国人又不能拿着我国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所以外国人是我国增值税的最终承担者。

所以国家为了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需要把国内的增值税都要退光。

出口企业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是不含国内增值税的,那外国人就不是增值税的最终承担者,而出口企业就成为了增值税的最终承担者,所以需要给出口企业退税。

例子:某产品,企业90元购进原材料,生产后100元出售。假设增值税税率和退税率都是11%。

产品国内增值额总额为100元,所以全部应退还的国内增值税为100×11%=11元。最多只能退11元。也就是退税的上限。

实际处理方法如下:首先生产企业出口免税,100×11%-90×11%=1.1元增值税不收了,免掉。在企业之前产生的增值税(也就是90×11%=9.9元的进项税,税法规定,用于免税收入所取得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需要做进项税转出),90×11%=9.9元,加上免掉的1.1,还是11元。

如果企业还有其他内销业务时,假设应纳税额为5元,那么国家可以选择企业交税5元,然后退给企业9.9元。太麻烦了,直接退给企业4.9元不就行了嘛,抵了5元应纳税款,退税4.9元。

所以,免税(1.1) 抵税(5元) 退税(4.9元)=免抵退税额=11=出口货物离岸价格(FOB价格)×退税率。

上面描述的内容就是以下政策的实际操作过程。

生产企业自行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出口,增值税退税采用免抵退税的方式。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和视同自产货物及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列名生产企业出口非自产货物,免征增值税,相应的进项税额抵减应纳增值税额(不包括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政策的应纳增值税额),未抵减完的部分予以退还。

公式推导:

外销增值税税额=外销销售额×税率-外销进项税额

内销增值税税额=内销销售额×税率-内销进项税额

企业应纳税额=外销销售额×税率-外销进项税额 内销销售额×税率-内销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外销销售额×退税率

外销销售额×税率-外销进项税额=可免税的部分

内销销售额×税率-内销进项税额=可抵税的部分

外销销售额×退税率=免抵退税额,也就是退税限额,退税的上限。

企业应纳税额=可免税的部分 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当企业应纳税额>0,则需要交税。

可免税的部分 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上期留抵税额>0,即可免税的部分 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上期留抵税额,而上期留抵税额一定大于0。

也就是:可免税的部分 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0,即可免税的部分 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但最多只能退“免抵退税额”,也就是达到了退税上限,而且全部应退税额均用于免抵,免抵=理论退税额,剩下的就是需要交的税款,下期留抵为0。

当企业应纳税额<0,即:可免税的部分 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上期留抵税额<0。

假设把“上期留抵税额”也可以看作是可抵税的部分,则公式简化为:可免税的部分 本期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0,本期可抵税的部分=可抵税的部分-上期留抵税额。

所以,企业应纳税额=可免税的部分 本期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

则分为两种情况:

1、可免税的部分 本期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0,也就是说,可免税的部分 本期可抵税的部分<0,退税额大于退税限额,但最大的退税限额只能是免抵退税额。因此,应退税额=退税限额=免抵退税额。

由于本期免税额 本期抵税额 本期退税额=免抵退税额,本期退税额=免抵退税额,所以本期免税额 本期抵税额=0,也就是免抵=0。

本期的可免和可抵部分留作下期再抵,留抵=可免税的部分 本期可抵税的部分。

2、-免抵退税额<可免税的部分 本期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0,也就是说,可免税的部分 本期可抵税的部分>0,退税额小于退税限额

因此,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可免税的部分 本期可抵税的部分),免抵=可免税的部分 本期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已使用完,经历了先免,再抵,最后退税了,所以本期已结清,留抵=0。

与教科书上给定的公式和计算步骤是一致的。

第一步剔税: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征税率-出口退税率)

第二步抵税: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第一步计算的数额-上期留抵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0,则交税,全部应退税额均已免抵,免抵=理论退税额,留抵=0。

当期应纳税额<0时,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算尺度:计算免抵退税额

退税限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第四步比较:确定应退税额

应纳绝对数=|当期应纳税额|

应退税额=min(应纳绝对数,退税限额)

如果应纳绝对数>退税限额,应退税额=退税限额,留抵=应纳绝对数-退税限额,免抵=0。

如果应纳绝对数<退税限额,应退税额=应纳绝对数,免抵=退税限额-应纳绝对数,留抵=0。


来源:知乎网友、会计论坛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举例子(整理了一篇出口退税的原理及公式推导)(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