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蒙古国会有那么大成绩,开拓那么大的一片疆域,我们慢慢来细说。

10至12世纪,蒙古诸部与南方的辽金政权往来甚密,接受先进物质文化的影响,铁器使用逐渐普及,生产力获得较快发展,私有制度开始出现。以往那种传统的氏族集体游牧方式“古列延”渐渐让位于一家一户的游牧方式“阿寅勒”,社会阶级分化加剧,氏族社会逐步瓦解。 各个部落首领“汗”和贵族“那颜”在大肆攫取社会财富的同时,还豢养亲兵勇士“那可儿”为其效命,以此作为维系权势,攻伐征战的武装力量。各部落为争夺牧场、牲畜和奴隶,相互拼杀,弱肉强食。12世纪下半叶,蒙古诸部在残酷角逐之后,逐渐形成孛儿只斤和札只刺两大部落,彼此虎视眈眈,力图吞灭对方。与此同时,整个高原自东向西,塔塔儿(鞑靼)、蒙古、克烈、乃蛮四大集团及北方的蔑儿乞集团五雄并存对峙。为争夺支配整个高原的最高权力,五大部落集团展开激烈厮杀。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成吉思汗(1162~1227年)登上了历史舞台,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四处征战。

蒙古为何西征不集中力量攻打中原(大蒙古国为什么能三次西征打下中亚)(1)

大蒙古国

成吉思汗用蒙古的骑射手足以使他们在野战中战无不胜,用这种野战战无不胜,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国,自立为成吉思汗,而后在面对异族坚固的城墙时,野战的战无不胜就失去了一些作用,折叠战梯、震天雷、抛石机、火箭甚至火炮都纷纷大显身手,而那时的欧洲,就连知道火药是什么的人都极少极少,蒙古大军攻城略地的“奇技淫巧”令他们束手无策,只好称之为“妖术”

蒙古前期主要攻城利器:大型炮石机与火药,大型抛石机,可以抛100公斤的石头,抛出300米远,在瞄准方面蒙古人进行了改良,成吉思汗直接建立了石炮军。最开始蒙古人攻打金国就吃了火药的亏,后来蒙古掌握了火药的技术,结合了后来升级的抛石机,研究出最早的火箭。

蒙古为何西征不集中力量攻打中原(大蒙古国为什么能三次西征打下中亚)(2)

金国守城的火器尤其让成吉思汗感兴趣,一炮轰来、伤害性大,战马嘶鸣、将士胆寒,但金国的将士已经不愿意打仗,上层也非常的腐朽,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奋勇前进是最好的反击,若没了锐气,再高大的城池、再厉害的武器,也抵挡不住成吉思汗大军的进攻,但是蒙古人掌握了先进的武器、文明,而且非常重视,蒙古人照单全收、充分利用,加上蒙古人当时的战斗力,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其实中国唐末已经开始使用火药于战争中,出现了火药箭,还曾有“发机飞火”的记载,即用抛石机投掷火药包、火药弹作燃烧性兵器。而抛射火药的装备,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礮”,便是抛石机的古称。

而且到了宋金辽时期,不断的战争,使火药武器在北宋快速发展,建立有专门的火药作坊,能制造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昏庸的北宋王朝无法抵御女真人轻骑箭雨、重甲长矛的攻击,1127年的“靖康之难”,金国不仅俘获了北宋徽宗、钦二宗,先进的武器装备、礼仪文化包括技术匠人都席卷一空。

蒙古为何西征不集中力量攻打中原(大蒙古国为什么能三次西征打下中亚)(3)

抛石车

武器先进技术先是掌握在重文轻武的宋朝手上,后来被金人全数继承,而真正发挥了最大作用,是蒙古人从金国人手里拿去,勇猛的蒙古人把这些先进武器发挥到了极致。应用到蒙古西征的攻城掠地当中。

另外一种武器枪:1259年,南宋匠人制造出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蒙古帝国在此基础上,发明创造了铜铸火统,号称铜将军,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战争中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

蒙古为何西征不集中力量攻打中原(大蒙古国为什么能三次西征打下中亚)(4)

蒙古征西火箭

蒙古的这些收获得益于一个人:金国大学者耶律楚材,是他让成吉思汗,抓住有技术的人才不要随意杀害,而是为己所用,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不但不杀害,而且给与奖励跟官职。最终才使蒙古军队在技术上越来越强大。而且蒙古人因为他的这个建议,不仅仅是综合了金人辽人的技术,还有一些西方的技术跟文化,进行了一个二次结合,把装备进一步升级,为蒙古人改造革新了武器装备,更是进一步融合了世界文明。

蒙古军队第一次建立了强大的炮兵,第一次建立了非常专业的炮兵部队,让蒙古征服欧洲占尽了先机,用火药利炮,炸开了号称永远不会陨落的巴格达城。

蒙古为何西征不集中力量攻打中原(大蒙古国为什么能三次西征打下中亚)(5)

蒙古火箭

但是蒙古人却因为宋朝的一些先进武器,止步于小小的钓鱼城,并且让蒙哥汉陨落。其中的俘虏的波斯穆斯林工匠此时发挥了知识分子的作用,他们将抛石机利用杠杆原理进行了配重式改进,射程可达200米,这种巨炮“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蒙古升级了武器之后,最终在忽必烈手上,无数的重石、火药包、毒弹终于抛射进襄阳城内,南宋军队顿时丧失了抵抗的意志,结果1273年1月拿下了襄阳。两年后南宋灭亡。

蒙古为何西征不集中力量攻打中原(大蒙古国为什么能三次西征打下中亚)(6)

蒙古大汗

蒙古帝国的版图扩张源于其曾发动三次蒙古西征,成吉思汗领导的第一次西征(1218~1223)灭西辽、花剌子模,越过太和岭(今高加索山)击破钦察各部,第二次西征(1235~1242)于窝阔台汗在位时期发动、以拔都为主帅,先后征服里海布噶尔王国、斯拉夫各族,进而灭亡位于东欧大平原境内的基辅罗斯,而后击溃波兰和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大败匈牙利、征服保加利亚,远征势力远达意大利半岛的威尼斯东北,第三次西征(1252~1260)于蒙哥汗在位时期、主帅为旭烈兀,灭亡木剌夷(伊斯兰国家)阿拔斯王朝(位于阿拉伯的黑衣大食,750~1258)以及叙利亚三次西征共灭了40多个国家

蒙古为何西征不集中力量攻打中原(大蒙古国为什么能三次西征打下中亚)(7)

蒙古水军

大蒙古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1218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

1229年,窝阔台继任大汗,1231年征服高丽,1233年灭东真国,1234年灭金国。1235年蒙古大军开始进攻钦察、俄罗斯1237年攻占莫斯科等城市。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占基辅。1241年兵分两路拔都率部入侵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大败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前锋直指维也纳,欧洲为之震惊。直至抵达奥地利维也纳附近,这是蒙古大军所到最西的地方,但奥地利、波西米亚联军击退了蒙古军的进攻,这也是蒙古军队在欧洲第一次被击败,由于1242年窝阔台的死讯传来,拔都以争夺蒙古大汗汗位的继承权为借口,率军撤退东归。

蒙古为何西征不集中力量攻打中原(大蒙古国为什么能三次西征打下中亚)(8)

蒙古大军

1251年,蒙哥继位。1254年灭大理国。蒙哥命旭烈兀西征;1258年,占领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灭阿拔斯王朝。1260年,占领大马士革。

蒙古西征给中亚,阿拉伯地区以及欧洲的影响:

蒙古大军的远征,使得中国的火药和火器欧洲、中亚得到了传播和发展,14世纪上半叶,欧洲终于制造出了能发射石弹的火炮,中亚的穆斯林更是开发出纯硝酸钾的配方,威力超过了中国的黑火药。蒙古征服之后,将中国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三大发明传播到了阿拉伯,后来这些发明又从阿拉伯传播到了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发展。

火药传入阿拉伯时,当地人将之称为“契丹火”,“契丹火枪”(阿拉伯当时称呼中国为契丹)。后来在和阿拉伯人的交战中,欧洲人也学会了火药技术,开始制造火枪、火炮,并将之安置在帆船上进行了殖民扩张。欧洲有了火药,那么贵族的城堡就变得不堪一击,这就加速了欧洲封建的解体和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1294年,伊尔汗国为了摆脱财政危机,开始在西亚用雕版技术来印刷纸币,随后这种印刷技术传入埃及等地,逐渐被欧洲人所了解。1450年前后,德国人在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合金制印刷机,成为了现代印刷术的开端。欧洲字母文字更适应活字印刷,这也是活字印刷能够在欧洲盛行的因素。随后,欧洲文化迅速发展,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中国指南针中的旱罗盘也被蒙古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加以改造,也就成为了旱罗盘,更加适用于航海。随后,欧洲人将之运用于航海运动,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这就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贡献,在中世纪,中国科技文化,是西方望尘莫及的,也就是明朝之前。明朝初期中国都还领先世界,从土木堡之变之后,中国开始下滑,而西方开始上升,一下一上,才慢慢开始拉开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