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炜 实习生 陈秋蓉 郑舒雨

建筑是城市文明的载体,是时代变迁的记录者,而沙面建筑群,正是属于广州的“独家记忆”。在珠江岔口,白鹅潭畔,极具异国风情的沙面建筑群林立于此,是年轻人们口口相传的知名打卡景点。

3月11日,由荔湾区人大沙面街道工委主办的“赏建筑美学,循历史肌理——人人都是沙面文化传播者”活动在沙面历史文化街区举行。活动邀请了来自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的樊林教授担任讲解专家,从历史、文化、美学以及跨语际交流等方面为现场的商户和居民群众解读沙面。

组织者希望,无论在这里生活的街坊,还是商户,都能成为沙面文化的见证人、介绍人。

四个案例 承载着不同风格的历史文化

“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建筑里的每一个细节,从楼梯的样式,壁炉的结构,乃至通风口的图样,都可以反推历史得到原来修建这里的人可能有的使用动机和审美诉求。”在沙面大街38号内,樊林教授站在已有近两百年历史的楼梯上,抬头指着回形纹样的通风口,将沙面建筑的风格特点和悠长历史向现场听众娓娓道来。

开面馆做活动的故事(用心了解沙面文化)(1)

对于沙面,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误解,认为这是欧陆风情的建筑。樊林教授告诉记者,沙面的建筑是折衷主义风格本土化的体现,通俗来说就是将古典的风格和其他新的建筑技术结合起来,比如钢铁、玻璃的使用。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在沙面都能找到影子,科林斯式的石柱、相似比例的圆顶天花板等,一砖一木,无不承载着一代代建筑大师为我们留下的智慧结晶。

本次活动以沙面历史文化街区辖内文物建筑的使用单位为基础,选取了亚洲殖民主义风格、殖民主义风格、折衷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这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作为实例进行介绍。据介绍,这些建筑基本上以两层为主,讲究对称协调,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若是细细比对,从建筑中也可窥见百年前的光景,例如,相比旧时盐务副总稽住宅的奢靡大气,传教士的住宅则处处显得克制有礼。

进驻文物建筑的商户们 第一次对它们感到好奇

近年来,沙面街加强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引进高端商业、文化特色产业,由民间资本介入将其租下,对建筑核心价值要素进行妥善保护,实施有机更新。在历史建筑里品茶喝咖啡看风景,已经成为沙面岛到上新的“打卡”方式。

在介绍完四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后,樊林教授将目前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总结为“得体即原则”的理念。何为得体?樊林教授认为要做到“得体”,就需要我们在历史主义和具体的情境下去分析和讨论如何对这些建筑进行修缮,尽可能保留住这些建筑的韵味,修旧如旧。

开面馆做活动的故事(用心了解沙面文化)(2)

樊林教授讲授建筑风格“得体即原则”

例如建于清末民初的沙面北街43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面建筑群的B类建筑。文物收藏爱好者江耀辉接手了这里,他按照建筑文物的规定,修旧如旧,对室内进行了装饰,在尽可能保留建筑旧时模样的基础上,把它打造成为一个没有玻璃隔开的私人博物馆。

要保持文物建筑的得体,光有对它们修缮保护是不够的,还要让群众也能走进文物建筑,有人气的文物建筑,才是“活”的建筑。

开面馆做活动的故事(用心了解沙面文化)(3)

开面馆做活动的故事(用心了解沙面文化)(4)

在樊教授的解说下,这些进驻文物建筑的商户们第一次对自家店铺的通风口纹样感到好奇,第一次真正了解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沙面南街58号建筑负责人黄汉喜表示:“作为在历史建筑里经营的商家,我们缺乏对于历史建筑的深入了解,通过专家讲解,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所处的建筑,更加喜爱这片土地。在日常的经营中,能够把这些知识分享给我们的游客,我们的街坊,我们的朋友。”

人大代表积极参与沙面建筑保护

本次活动中,荔湾区人大沙面街道工委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宣传引导作用,组织人大沙面街道联组代表带头,充分调动沙面辖区商家以及居民一起参与其中,营造了社会广泛支持、各方面主动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

荔湾区人大代表、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政工办主任张其明表示:“沙面的历史建筑,历史性很强,文化很厚重。人大沙面街道工委组织专家给我们讲解,可以加深大家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我们要发挥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不断推动强化历史建筑保护性使用的意识。”

荔湾区人大沙面街道工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人大代表将继续发挥联系群众的优势,深入了解民情,真实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通过加强与群众互动的形式,提高辖区内商家以及居民文化自豪感,培养大家的宣传意识,持续推进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

打卡小贴士:这四座建筑,代表四种风格

沙面北街43号:

沙面北街43号,建于19世纪末,是亚洲殖民地风格的建筑,共有两层,原为早期住宅。主楼占地面积为240平方米,楼总高13.1米,坐南朝北。该建筑以砖、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为四坡顶。

沙面大街36、38号:

沙面大街36-38号,建于19世纪下半叶,曾作为传教士住宅楼。该建筑的建筑风格是亚洲殖民地式,以砖、木、钢为主要建筑材料。房屋主楼占地面积423平方米,前院为133平方米,楼总高16.7米。

开面馆做活动的故事(用心了解沙面文化)(5)

沙面大街41号:

沙面大街41号,建于19世纪末,这里曾是沙宣洋行。建筑风格为折衷主义风格,建筑占地面积1030平方米,檐口高度15米,总高度19.2米,主入口朝向西北。

开面馆做活动的故事(用心了解沙面文化)(6)

沙面南街58号:

沙面南街58号,建于20世纪初,建筑风格为新古典式。该建筑共有三层,首层地面架空一层,原为埃维内斯特(中国盐务副总稽)住宅。建筑主楼占地700平方米,楼总高165米,首层地面架空275米。该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为平屋顶。

开面馆做活动的故事(用心了解沙面文化)(7)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