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我们家与斜对门的婶子家,人老几辈,都是出了名的整洁和干净,这与贫穷时期与现在的富裕无关,大凡是出自各人的生活方式与天性来决定的。

如何传承家风(家风与传承)(1)

斜对门婶子家,早先住着半边房子,半边是村里的铁匠铺,这半边房子全是土木结构,风吹雨淋掉泥土,天长日久落尘土。但婶子生性爱好干净利落,就是土砖铺地,也清扫的一尘不染,门前的小石狮,过门石,连屋里的柱顶石,和天井沿上铺的石条,也擦洗的亮铮铮的;她家洗脸擦脚的毛巾,连同擦桌布,都洗得洁白纯色,许多陌生人初次登门,根本无法分辩各自的用途。

前多年,义叔在乡财政所工作,工资四十多块钱,家里六口多人,也是负担较重;但婶子先是在镇粉笔厂干活,在月子里因手长时间接触石灰,冬季手脚皲裂,都不敢踩地,胶布是必须品,缠手足上的裂口;后来在农业社,坚持劳动,拉架子车,割麦,拾棉花;闲暇之余,手工缝织,把一家人的穿戴衣着收拾的个个整整齐齐,人人干干净净。

如何传承家风(家风与传承)(2)

我家仅有三口人多年,母亲也是爱好干净,父亲在村上多年担任财会工作,母亲以持家为主;家里的小饭桌,4碟小菜是必须滴,在那个年代,确实不容易。庞大的庭院空空荡荡,但母亲从前厅扫到后楼,整天忙乎这些,也累得腰酸背痛;好在家里负担轻,也不需要她过多考虑生计。主要是按时做好3口人的饭,其次主要忙在侄儿子弟们的婚嫁之事,忙完这个又要操劳下一个;事无巨细,父母俩口子就是操心的命。临终时,身边却无那些喂不熟的侄儿们,这都是后话。

我们两家人关系在父辈手里,就交往甚好,互相礼让;都是古城村出了名的干净整洁人家。义叔已过世快20年,这些年,其子也事业顺利,干得有声有色。但婶子还是那么勤快,那么简朴;在村里经常帮助我家剥玉米包皮;儿女的袜子还是缝补着穿;尤其是饭菜,从不浪费,过日子从来都是精打细算,决不马虎。

如何传承家风(家风与传承)(3)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父亲病危期间,他只要稍有力气,就把自己的卧室收拾得非常整洁,每天天亮起床,叠好被褥,床单拉扯平整,就看书喝早茶,从不睡懒觉。即是在最后几天,还把自己心爱的书籍,分门别类的摆放整齐;写过的手稿,整齐划一的包扎成捆。这些年来,父亲的性格影响着我,无论在什么场所,都要收拾好房间的干净卫生;那怕住宾馆,也要收拾好被褥,已形成习惯,只有这样,才感到住着舒服;要不干好这些,总觉得别扭,即是写文章也兴趣不高。

如何传承家风(家风与传承)(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