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丑就该多读书

“世界读书日”办至今年已是第二十一个年头,节日每年都如期而至,你对阅读的感受是否还一如当初?

不知从何时起,提起阅读,脑中闪现的不再是曾经让自己爱不释手的书或文章,以及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而变成了生涩难啃的专著、背诵过的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一列列冰冷的荐读书单……

但是,阅读本不该这样。

世界读书日为你奉上书单(趣谈读书日聊点不一样的阅读)(1)

【正文】

阅读这件事值得被你喜爱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起小时候读过的书,大家意外地有很多共同语言,原来彼时的我们都被各种期刊杂志和儿童文学簇拥着。上课时偷偷看过的《老夫子》和《知音漫客》、永远先看笑话的《青年文摘》和《格言》、生病吊针时捱过无聊时光的《故事会》……那时候的阅读简单纯粹,是和现在的手机一样用来消遣的工具。

我上小学时特别喜欢侦探和惊悚类小说,明明怕得要死,却依然忍着心里发毛的感觉执拗地一页页翻看。小城里那间已经变成化妆品专柜的新华书店,是我曾经最爱去的地方。在那时还显得高大的木质书架上,我发现了摆满两层的《冒险小虎队》和《鸡皮疙瘩》系列,这种如获至宝的喜悦我已经很久没体验过了。

漫长的暑假里,我经常在书店刚开门时就跑进去,坐在那个书架边,或是迫不及待地用“神奇”的卡片扫着《冒险小虎队》每章末的答案,或是攥紧《鸡皮疙瘩》那树皮质感的封面头皮发麻。

看书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下一次抬头望见的,可能就是催我回家吃饭的妈妈。

- @badgaKster -

说真的,废寝忘食这种绝佳的阅读体验只有在一个人心思最澄明的时候才能体会,所以我打算没出息地搬出我的小学时代。彼时一套《哈利波特》让我庆幸生逢其时的同时,又哀叹再无绝响。那年每一个晨昏的记忆都特别清晰,时至今日我仍记得书中的每个人物每句咒语,还有那时我妈叫我吃饭喊破了的嗓子。

后来相似题材的《纳尼亚传奇》、《魔堡》、《飞天魔毯》等等亦如是,还有众名著如《呼啸山庄》、《安娜卡列尼娜》等等,都出人意料地对我胃口……这真不是夸张手法,我这么理直气壮地夸自己是因为姐现在极少有这种体验了。- @Aaron -最废寝忘食的书,一定是《京华烟云》了。暑假在去东北的火车上一直看,头一回觉得绿皮车里时间过得飞快。印象最深的是荪亚称木兰为妙想家,简单的三个字要想做到却是十分不容易。- @主人是只猫 -废寝忘食的书的话,我记得我在读《雾中回忆》的时候,蛮厚的一本书,那会儿还是高三,熄灯了以后还趴在被窝里抱着手电读书,一看就看到三四点钟,天都微微亮,连着看了两三天,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心都在跟着女主人公跑。- @海阔余游 -《平凡的世界》,喜欢没有明显的有好人坏人的作品,都是真实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 @壹零 -考试周的时候看书最废寝忘食,印象最深的是《市场调查与预测》,短短的几天学到了一个学期都没学到的东西。

升上初中后,这类小说便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我爱上了魔幻小说,《纳尼亚传奇》七本书一口气全买了下来,当然也有一段沉迷郭敬明的“黑历史”。不过,那个年纪的我就是喜欢,《幻城》、《夏至未至》、《悲伤逆流成河》、《爵迹》、《小时代》,从同学那借来,读了一遍又一遍。

至于那两部书,只知道小虎队的卡进阶成了更高级的“红卡”,而《鸡皮疙瘩》在市面上已经甚少看见……

世界读书日为你奉上书单(趣谈读书日聊点不一样的阅读)(2)

高中我进了寄宿学校,冗长的学业之外,能放松娱乐的似乎也不外乎读点闲书了。

我没什么特别的阅读癖好,非要说的话,不务正业的我那时候更喜欢浪费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来看书。

于是,我在课上和老师斗智斗勇,回寝室后也不肯安静地午休,高中三年硬是啃下了不少从前碰都不想碰的书。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1Q84》、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岛》、龙应台的《目送》,也有像笛安的《龙城三部曲》、三叔的《盗墓笔记》、江南的《龙族》这些快餐式的小说。

印象最深的还是高二上学期,那时莫言刚刚获得诺贝尔奖,全国像炸开了锅,书店的畅销书架上放眼望去全都是莫言。我也买了一本《生死疲劳》,抱着试读的心情,却一发不可收拾。期末考前的复习周,任性的我基本上每节课都在看,六天读完了55万字。

幸好那次我没考差,不然肯定被班主任收拾得很惨。

- @辉欧巴 -阅读癖好大概是咬指甲,一看书就忍不住。- @老板来一份双皮奶 -喜欢靠在下雨的床边看书,喜欢捧着书小步蹦哒着走在街上,喜欢穿梭在图书馆的书架之间,喜欢闻书本的纸浆味,喜欢读很有年代的书,喜欢读冷门的书,喜欢瘦长装帧的书,喜欢抄书上的句子,喜欢抱着书睡觉。- @Hoyoo Lee -喜欢手里捏着实体书的那股实在感。虽然Kindle已经成了身边很多人的必备单品,但还是一直没有入。除了穷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更享受实体书捧在手上的感觉,翻页的乐趣与油墨印刷的味道在墨水屏上是很难感受到的吧。- @磷脂键 -读感兴趣的书的时候能够废寝忘食,读到不感兴趣的书的时候,看了两页就会睡着,一睡就是几个小时……- @旭丹 -上厕所的时段是啃书最高效的时候。

其实,阅读就应该是这样单纯的事情:你喜欢这本书,这本书带给你快乐。

世界读书日为你奉上书单(趣谈读书日聊点不一样的阅读)(3)

什么时候人们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大概就是开始功利地看待阅读的时候。从“读书是否有用”的讨论,到各种宣扬读书功效的营销活动,当“功利性目的”印在了封皮之上,阅读本身就变质了。

你想从阅读中直接获得什么,可你往往失望而归,甚至根本没耐心读完它。

上次的茶话会上,有位女生这样说道:“我其实挺讨厌‘通过读书提升修养’这个说法,太功利。而且有人看完书后把作者观点当作自己的,没有广泛涉猎然后形成自己观点,挺不喜欢这样的人。”

很多人告诉我,“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装逼。”这个想法的确功利,不过至少他们是真正对某个话题感兴趣,才愿意耗费时间来充实自己的谈资,相比于带着一颗浮躁的心去阅读的人还是好一些。“想读就读,不想读的时候放过自己。功利不过分就可以。”茶话会上有人这样说。

阅读真正的用处,向来都不易于发现。

- @时雨韩 -阅读最没用了,阅读怎么会有用呢?又不是会计准则或者行业规范,阅读要一直没用下去才好。就像王路说的,“一个月读几本书?那是外行的问法。”- @crush -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可能不是一个明显的立竿见影的影响,只是在某个生活的片段,曾有的阅读经历会突然砸醒你。我记得很清楚,在某一天我因为阴差阳错而新认识了一个人时,我突然想起《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托马斯说,特蕾莎是六次偶然为他开出的花。- @小鹿 -让我觉得读书有用的瞬间太多,秋天时总会想起里尔克,春日里则会和诸多古人心有戚戚焉,去旅游时忽然能想起书中描写当地景色的句子,感同身受。印象最深的是曾认识了一个俄罗斯留学生,交谈中发觉我们都喜欢乔治奥威尔,当我们用半生不熟的英语交换看法,那一刻真正意识到文学和思想是没有国界的。- @卧龙岗 -哪些瞬间让你觉得阅读有用?背诵《岳阳楼记》全文,免费参观岳阳楼。- @卷卷 -撩男神没有话题开始聊最近看的书的时候,觉得阅读涉猎广真的好有用(*/ω\*)。- @长奕 -当你想要凹情怀发美图没有合适的文字可以配,然后费尽心机地去搜索美文佳言的时候,读书最有用。

也许你会问,读专业书籍获得专业知识难道不功利不有用吗?没错,专业书有时必须去读,但我更愿意把这归于“学习”而不是“阅读”。

其实,我上了大学也爱看点和专业相关的书,《大地孤独闪光》、《故国身影沉默》这类,它们当然有用,而我也确实钟爱。别的专业的书,没有兴趣的话,我完全读不下去。

那些乐于阅读专业书籍的人,绝大部分是因为他们真的热爱或好奇某个领域,读专业书同样让他们快乐,有用是随之而来的附带价值。

世界读书日为你奉上书单(趣谈读书日聊点不一样的阅读)(4)

【最后】

虽然在读书日,很多人更乐于宣传读书多么得好,强调回归阅读,但我们确实无意于此。因为总会有让你快乐的阅读,这种阅读无需我们倡导。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书,你的阅读经历将会塑造你的个性。书的种类是由你的气质决定,而你所选择的书,又会加深你的那份气质,相互影响。”茶话会上一位女生说的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毕竟,出于兴味与爱的阅读最棒了。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

但至少在书海里

我们亦可赛艇

来源:山东大学

文/ 陈泽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