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在这个故事里的定义

寻找当事人,是我和几个朋友早些年发起的一个社会活动。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从活生生的当下寻找几个见证历史的当事人。我们想把一些具有年代感、历史价值或认识价值的故事整理出来,呈现给那些远方的亲人。事情的起因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在采访越来越深入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不由得投入其中,享受到聆听的乐趣。

本故事的采访背景

第一天:采访对象:一位原籍河南的退休老人。

地点: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

采访内容:关于当事人的出生地——河南,还有他所理解的中原人与中原性格。

河南这里有我的回忆,作文700字(回忆我的河南老家)(1)

采访地点:郊区农家院

故事背景乐,或曰画外音

兄弟,你前些天说要采访我,倒是让我没想到。

这几天我一直在考虑这件事,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了。

我尽量说得慢一点。因为好多事我自己也没琢磨清楚呢。

咱们一边聊,一边整理,不用着急。

随后,他随手拧开了一个老式的收音机,播放了一段音乐。

这是一个红灯牌收音机。几十年过去了,经过调频,它还能出音呢。

河南这里有我的回忆,作文700字(回忆我的河南老家)(2)

红灯牌收音机的原貌

第一个素材,也是当天谈话中谈得比较深入的内容

我,是一个来自河南的北京人。或者说,一个在北京生活的河南人。我的人生经历、生活习惯和言行举止时常都在提醒别人:这里有一个河南人,他很有点朴实、讲究;这河南人是在首都北京工作的工作人,有那么一点“中原气派”。

在我的老家河南,老一辈的人习惯把养家糊口的男人称为“外头人”,把居家过日子的女性称为“屋里人”,至于长大后出门工作、脱离农村生活的政府工作人员,则一概称之为“工作人”。出于一种朴素的直觉,我觉得这算得上一种“尊称”了。我知道,在他们的语言体系里,对人有着层次分明的评价方式。“工作人”一旦没有好好工作,开始捣鬼使坏,败坏家乡的名声,就成了“衙门里的人”“狗腿子”“吃干饭的”“坏良心的”……不知道别的“工作人”怎么想,我个人是把来自故乡的评价看得很重要。很多时候,我在心里把来自家乡的每一个人称为“同乡”。

虽然是“家人”,却难得一见。虽然是“老家”,却难得回首。

河南这里有我的回忆,作文700字(回忆我的河南老家)(3)

老家的打麦场

和大部分的中原同乡一样,我在生活中话不多,尤其是不爱说大话,说空话。但是这不等于冷漠和无知,不等于我对这喧嚣而复杂的世界没有感觉,没有自我的、个性的判断。来自中原、走向城市、定居北京这一系列的事实,本身已注定了我的很多方面发生变化……文化的,出身的,感情的,职业的。

河南这里有我的回忆,作文700字(回忆我的河南老家)(4)

记忆中的麦忙季节

按照我的观察和理解,中原人应该是这样一个人群:有情,有义,有节制。他们最大的特点:有激情(这是确定无疑的事实),而且善于管理自己的激情。狂妄不羁者,不是中原人。虚浮夸诞者,不是中原人。浪荡云游,躲避劳动的,不是中原人。偏激妄想者,不是中原人。缥缈玄幻,自作聪明者,不是中原人。中原人有自己的性格和从未公开声明的主张,他严肃、机警,狡黠、务实,但又不肯放弃天子之民的骄傲——几千年的黄土地埋着多少帝王骨骸,无数次的人口迁徙构成难以突围的血缘世界,沉重的劳作使他觉悟,漫长的地平线和饥寒交迫的家族逼着他永恒守护。

多少年过去,折柳的少年变成赶牛的老者,道路加倍崎岖,身体也加倍的佝偻,把他满腔激情深沉地压缩在春桃和杨梅的心脏里。你所见到的每一个中原人注定不再是浪漫主义者,他已在现实的压迫里完成了年轮式的旋转和升华。他心里装着的不再是自己,而是一根孤独的琴弦:他,从孤零零的人变成无数王朝不断没落的见证者,变成古色古香的守夜人。

河南这里有我的回忆,作文700字(回忆我的河南老家)(5)

大地艺术(图片源于网络)

如果有可能的话,请你把一个北京人,一个开封人,一个南京人,一个西安人,再加上半个广东人,放在机器里搅拌一下,合成一个半透明、半隐秘的神奇生命,那就是我要说的中原性格。

中原性格是合成的,流动的,沿着京广线构成一个奇特的十字架。

它是历史的,立体的,是肉眼可见的真实,又是捉摸不透的虚构。

就像中原的老人们常说的那样,一个典型的中原人会像牛马一样自我鞭策:管好自己,看准脚下的路,才不至于摔跟头。从生活的开始,到生活的结束,一个在河南出生和长大的孩子总会时常收获这样的提醒。

河南这里有我的回忆,作文700字(回忆我的河南老家)(6)

拉麦子

心里有家,才能奔赴四方;心存敬畏,才不会忘本;不过分,不过激,持中而行,时时感恩,

这就是我的初心。

守心如一,而不是心猿意马;坚贞不变,而不是见风使舵;身在底层,不忘家国;身居高位,不忘初心——行中道,走正路,初心不可偏斜,方能立身为人,这就是我所理解和秉承的中原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