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有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吗(半部论语治天下)(1)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据说是北宋丞相赵普说的。

赵普是北宋早期的牛人,先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宰相。到宋太宗赵光义当皇帝的时候,可能是觉得赵普的权力太大,想把他换了,就开始挑赵普的毛病。出身小吏,据说办过学校,但学历很低。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宋太宗对赵普说,听说你高中没毕业?赵普的脸立刻铁青。没有中举,没整上进士,是他一生的耻辱,宋太宗是当众打脸啊。

赵普运了运气,平静下心情,唰,从怀里抽出一本书,半部论语治天下,有谁不服。

静,极度的安静……

《论语》是孔圣人的教学笔记,谁敢说不行?宋太宗赵匡义整了一脸苞米面,讪不搭地鼓了鼓掌,接着让赵普当宰相。

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基本可以肯定,和赵普没有啥关系。

最重要的证据是,《宋史》之中,没有记录这件事。

按理说,像“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样惊世骇俗的典故,假若属实的话,《宋史·赵普传》肯定要大书特书。但既然《宋史》没有,说明这是别人安在赵普身上的。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是一个叫林駧(dòng)的人,整出来的:“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意思是赵普所学的书籍,除了《论语》之外,没有别的了。在这段话下面,写着这样的话:“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然后是罗大经,在他写的《鹤林玉露》中,有这样的记载:“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赵普……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这个记载告诉我们,《论语》在当时“为儿童之书”,当过私塾先生的赵普自然熟悉。再有就是,赵普是靠《论语》混成宰相的。

但是,罗大经并没有直接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赵普的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出自元代著名戏曲家高文秀的《好酒遇上皇》杂剧,赵普说:“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种说法出现在元朝,是因为元朝对儒学和儒生表示了极大的轻蔑,所谓“九儒十丐”,即儒生被称为“老九”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儒生地位与乞丐不相上下,连自己的生计问题都难以解决,何谈什么治理天下?

高文秀在《遇上皇》杂剧中的这句台词,不过是被冷落的儒生们打肿脸充胖子,借以自慰、自我吹嘘。

后来儒家思想复兴,这句极大夸张了《论语》功能的大话,受到了儒生们的普遍欢迎,并加以广泛散播,让这句话大行其道。

那么为啥把“半部《论语》治天下”安到赵普身上呢?赵普的官够大。

赵普从一个事业编的小吏,成为宋朝宰相,是那个时代的顶流网红,粉丝遍天下,用来带流量再好不过。

那么大小儒们这样公然造假,不觉得丢人吗?不会,因为这是有传统的。

焚书坑儒,就是被汉代大儒孔安国,硬给安到儒家身上的。意思是先秦时期,儒家文化多么多么重要,连千古一帝秦始皇都要专门收拾一下。

赵普有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吗(半部论语治天下)(2)

这里简单把焚书坑儒的实际情况介绍一下,看看儒家们到底是咋撒这个谎的。

所谓的焚书的开端,确实和儒家有点关系。话说秦的博士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王室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私藏的《诗》、《书》、百家语者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从这一大段里咱们可以看得出来,秦始皇烧的不仅仅是儒家典籍,还有各国的历史记录以及百家语者。更何况《诗》、《书》虽然被后儒家奉为经典,但实际上这两本书都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出生之前的东西,并非儒家所创作。再者,李斯的话里,是把《诗》、《书》和百家语者并列放置的,说明起码在那个年代,《诗》、《书》和儒家典籍四个字,还搭不上边。

而且焚书的原因和儒家一点关系也没有,是为了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如果说焚书烧毁的,包括儒家经典,后儒家生把它靠到秦始皇帝对儒家文化的破坏上,还有点理由的话,那么坑儒的说法,就更不靠谱了。

坑儒事件是由两个术士(方士)的畏罪逃亡引起的。秦始皇怕死啊,就想通过方术和方术之士,给自个儿找到神仙,求得长生不老之药。所以秦始皇帝的身边聚集了一大堆的方士(术士),其中最有名的是徐福。但徐福聪明,带着一大堆好东西,还有童男童女跑路了,剩下的一些方士,如侯生、卢生之类的,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了。他们找不着神仙,更找不着不死药。再加上秦法规定:“不得兼方,不验,辄死。”也就是说找不着不死药是要被砍头的。因此,侯生、卢生就密谋逃亡,跑之前还说什么“上乐以刑杀为威,未可为之求仙药”之类的话,给自个儿跑路找借口。

他们俩跑了,秦始皇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下令拷问与侯生、卢生有联系的人。结果这些人互相告发,牵连到460个文化人,全部坑杀。这个事件,后世往往和焚书并列,合称为焚书坑儒。但究其原委,所谓坑儒,本只是对方士的一次坑杀而已。当然不能说被杀的四百六十余人中没有儒生,而全是方士,但是由其代表人物可推知,被杀的主体应该是方士。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也有明言:“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事实上,司马迁已经把坑儒事件写得明明白白的了,这就是一个诈骗案,不过因为术士,也就是跳大神的骗的是皇帝,所以杀的人有点多。但人家后儒家就是胆子大,就敢胡说八道什么“坑儒”,整的儒家在秦代好像多么重要似的,连秦始皇都要专门地杀那么一下。

当然司马迁在述说这段历史的时候,帮儒家文化吹了个小牛。在写完坑杀诈骗案相关人员事件(即所谓坑儒事件)后,司马迁接着写到: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说这段是谎言是因为,扶苏所谓的“诸生皆诵法孔子”,也就是都学习孔子的思想,效法孔子的行为,明显是假话。秦以法治国,从上有所好下必兴焉的规律来说,想来学习法家思想的人肯定多于学习儒家思想的。再有,当时秦始皇已经下令把诸子百家的书都烧了,让“诸生”以吏为师,而这些吏都是教导法家思想的,你让那些“诸生”,到那里去“诵”孔子之书呢?

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和焚书坑儒一样,都是为了让儒家文化更加伟大,而制造的谎言。

正是类似的各种谎言,才让儒家文化,看起来高山仰止,无限伟大。

赵普有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吗(半部论语治天下)(3)

关注《历史有坑》。这里有《杨玉环、董鄂妃等人的乱伦爱情,为啥被赞扬几千年》、《圣人只产生在远古时代和圣人的生活作风问题》、《要么当风口上的猪,要么别当猪,上屠宰场的滋味,你肯定不想享受》、《中秋爱情故事:让老公头上都长绿草了,甚至快变草坪的女人……》、《中国第一个纯天然冻龄美女》、《最成功,最失败的间谍,都是这个绝美的女人……》、《,从沉鱼到西施鱼,她用西施舌,控诉绝美女人的凄惨人生》、《古代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最后被谁扯得稀烂?真不是匈奴》、《诸葛亮的丑老婆谁介绍的》,还有为什么说褒姒是老太太,圣人为啥没爹,诸葛亮咋成了是奸臣,关羽真的不忠诚等内容。以及《古代中国——迷失的大国之路》、《论语中为啥全是谎言》、《史记中的马屁》等连载,还有作者的人生感悟。

请大家关注、转发、点赞,您动动手指头,全当锻炼身体了。但您的支持,对我真的很重要!万分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