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贼21世纪什么最重要(大部分人的结局不会完美)(1)

冯小刚有一部电影叫做《天下无贼》,这部电影还是很写实的,很多读者都看过,背后的故事也肯定了解一二。

当初,这部电影差点没有上映,原因是题材不太好。

出品方想反映的是盗亦有道,但是为什么不能上映呢?朗朗乾坤,哪里有盗?这你就没办法了。

原本拍摄的过程已经刻意规避了很多会出现问题的地方,但是结果还是没有被通过。

因为刘德华和刘若英这对盗贼,没有得到应有的结局,刘德华虽然死了,但是刘若英怎么能活着呢?

几经周转都没有被通过,最后冯小刚找到王朔,寻求办法。

王朔给他出的办法是让刘若英怀孕,然后去寺庙祈福,一个女人即使是贼,如果怀了孕向了善,那就可以活下去了。

果不其然,最后影片顺利通过了,才有了后面观众看到的天下无贼。

这个过程是不是颇有一些无奈?

剧中王宝强饰演的傻根,就不相信天下还有贼,所以怀揣着五年赚来的六万现金现金坐火车回去,还说:“明正大,看谁敢偷。”为了向工友证明天下无贼,还在火车站大喊:“啊,你们谁是贼啊?”

回到现实,世界上有贼么?当然有贼,贼就是小偷,如果真的没有贼,那就不正常了。

但是也有傻根这种认为一切都是正能量的人,只要有人给他提醒,他不会相信反而会证明对方是错的,这种人要么脑子不好,要么阅历太少。

残酷的现实没人愿意面对,但是不能否认现实的存在,如果你想在这个江湖生存,就不得不面对。总有人在现如今特别喜欢强调正能量和负能量,对正能量就趋之若鹜对负能量就嗤之以鼻。

且不说这俩词是否准确,就算它存在即合理,我认为只要是负能量能让你规避风险,它就是好的,但是正能量让你丧失了判断,它也可能助纣为虐。

傻根就是个例子,现实生活中他那六万块早就被偷了,但是电影只能拍出来这么一个结局,一个完美的结局,不属于生活中的结局。

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说《隐入尘烟》,当初导演也说过不知道能不能通过,结尾的时候我看到了这么一句话:“2011年冬,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没有这句话估计也过不了,这就是规则,想活下去就要在规则中寻求机会。

歌颂苦难固然不对,但是不能正视也不是很好,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就像你们见证过的一幕幕普通人的生活。

我们生活在江湖中,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但是如果一味像傻根那样,肯定倒霉的是自己。

今天有一位读者跟我分享了她的一些经历:“寿老,最近您谈房子很多,我也是深受其害。”

这位读者的故事很长,我长话短说,就是她买了一套房子,但是由于是高位买的,后来价格腰斩。她不但要还房贷,而且还要忍受着房价下跌。

举个例子,比如她500万买的房子,现在只值250万了,但是她除了最开始交的首付和这些年的还款,还要跟银行还300万。

结果她直接选择了把房子抵押给了银行,自己净身出户,剩下的钱也不还了,因为实在能力有限,而且信心不足。

结果房子确实被收回去了,但是她还要补差价,如果不能补上,那就成为失信人。

直到此时,她才慌了神,发现一环一环真的是出不来了。

其实,很多人都是因为一个错误,耽误了一生。这个读者的经历,前些年不常见,但是这两年很常见的,尤其是法拍房几乎是一直在增加。

这里面其实就有很多无奈的规则,在规则内的人都是弱势,比如房子这个事情,有的角色是无本万利,有的角色不想承担风险,最后的风险都在购买者身上,而他们赌的唯一筹码,那就是房价会一直涨下去。

银行其实就想把风险转嫁,说白了还不如以前的典当行,白景琦一泡屎换来两千两银子,这要放到现在肯定成为失信人了。

说白了,当初抵押的时候店家认了,后面人家无力承担了以物抵押,就应该认。但是不行,我要算价差,反正一分钱别想让店家亏。

江湖的本质就是不太公平,这个就是现象,这里面的东西并不能深讲,也发不出来。

为什么现在一线城市房价还能这么高?并不是谁在炒房,而是地就贵,但是开发者为什么还要拿呢?他自己说了算么?

可能开发者也担忧,但是有人说:“回头我把好私塾好药铺都弄过去,他们为了孩子也得买,你就放心吧,别担心砸手里,再说了,你还没建呢就开始收钱了,担心什么。”

这个事儿,股市里也是一个道理,首先你要承认规则的特点,甚至是它的不对称性和不公平性,然后才能在规则内寻求一些生存空间。

什么是规则?就比如我这篇文章其实是篇长文,全文三千多字,为了能让大家看到,现在仅剩了接近两千字,随他吧。

晚安,各位读者。(之前写于公号的文章统一复制过来)

原文出自公号:雪球花甲老头(huajia1959)欢迎关注,里面有全部历史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