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装修,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头疼,从泥瓦工、木工、水电工,到地板、瓷砖、墙面漆,事无巨细,往往让业主劳心劳神,再如何精打细算,也难防偷工减料,难免预算超标。

家装行业因其“不透明”的痛点被广为诟病。200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红火也带动了下游家装行业的整体发展,乘着“互联网 ”的东风,跑出了齐家网、土巴兔、一起装修网、酷家乐等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家装平台,试图利用互联网行业相对公开透明的优势重塑家装行业格局。

近日,土巴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土巴兔)创业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上市之路更进一步。

互联网装修的陷阱(互联网家装中介头子)(1)

其实,这并不是土巴兔第一次冲击IPO,早在2018年,公司就曾递表港交所,最终却折戟。时隔三年再次向资本市场整装出发,土巴兔能否如愿成为A股“互联网家装第一股”?

互联网家装行业的“中介头子”

在招股说明书中,土巴兔自称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家装平台。公司构建起互联网家装全方位生态闭环,利用技术和数据,为有家装需求的业主提供一站式的互联网家装解决方案,为家装服务供应商、设计师和材料商等提供更高效的客户触达渠道,利用互联网改造家装运营管理方式,实现了对传统家装产业各环节参与者的赋能。

拗口的描述其实可以总结为一句大白话:土巴兔做的就是家装行业的互联网中介服务。

家装企业入驻土巴兔平台后,可以在平台上接单;需要装修的业主注册成为土巴兔用户后,土巴兔会向用户推送装修公司信息。

从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也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智能订单匹配服务。尤其是在自营家装业务终止后,线上平台业务的收入占比逐年提升,几乎已成为了一家互联网平台企业。

互联网装修的陷阱(互联网家装中介头子)(2)

2018年至2020年,土巴兔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3亿元、6.80亿元和6.15亿元,其中智能订单匹配服务收入分别为3.90亿元、5.12亿元和4.6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6.84%、75.29%和76.25%,是公司收入的核心来源。

智能订单匹配服务可以延伸出两条线,从业主端来看,业主在土巴兔平台留下家装需求及基础信息,平台客服通过电话或添加微信的形式进行回访,确定业主希望上门量房的时间,并了解业主的房屋位置、户型、计划开工时间、装修预算、风格喜好等详细信息,进而由土巴兔系统根据家装企业特点和业主需求的匹配度进行打分,最终基于打分结果,为业主推荐约3家与其匹配度最高的家装企业。随后该业主的订单被推送至家装企业的系统后台,家装企业的客服可以通过电话的形式与业主联系,提供设计和报价等服务。

从家装企业端来看,家装企业会在土巴兔平台先进行账户充值,随后公司向家装企业分派订单并进行扣款。平台派单之后,家装企业可以自行联系业主并进行后续服务。

招股说明书称,截至2020年底,土巴兔平台已累计注册11.4万家家装企业、9418家家具建材供应商,公司业务已覆盖347座城市,成功匹配业主与家装企业771.8 万次。

与同行业率先登陆港股的上市公司齐屹科技(1739.HK)相比,土巴兔互联网家装平台业务收入也略为领先。

互联网装修的陷阱(互联网家装中介头子)(3)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至2020年,土巴兔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81.59%、91.37%和93.85%,堪比茅台,互联网家装中介生意的赚钱能力可谓惊人。

能否在行业竞争中突围而出

家装行业是少数拥有万亿级规模的消费细分赛道之一,根据灼识咨询《中国互联网家装行业蓝皮书》,2020年我国家装市场总规模达到2.6万亿元。

然而受制于行业分散、产业链较长以及非标准化属性强等特点,导致了供需两端存在诸多矛盾,拥有较高的天花板,但至今也未能跑出一家龙头级别的公司,行业整体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格局。

供需矛盾仍然是行业的主要痛点。从业主的角度来说,大多数业主对于装修流程和其中所涉及到的工种缺乏了解,并且对于施工质量和进度难以把握,这也导致了极大程度上的信息不对称,家装企业容易偷工减料,而业主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选择家装企业如同“开盲盒”。而对于家装企业来说,高额的营销获客成本和采购成本也容易致使其降低服务质量。

互联网家装作为家装行业的衍生行业,面临着相同的情况。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2020年中国互联网家装市场规模(线上交易额口径,包含建材与非建材部分)为567.1 亿人民币,占中国家装市场总规模的比例为2.2%,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1425.4亿元。

互联网家装相对于整个家装行业,渗透率仍然较低。行业内公司如齐屹科技,2018年至2020年三个财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46亿元、7.71亿元和9.16亿元,与土巴兔披露的经营数据相比,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领先优势。

行业内的对手尚未分出高低,又迎来了外部资本的竞争。2021年6月份,酷家乐母公司群核科技赴美递交招股书,拟冲击“3D云设计第一股”;7月1日,证监会披露箭牌家居和朗斯家居招股书,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同时在IPO过程中的还有三问家居、致欧家居等企业。

此外国美的打扮家、阿里的躺平设计家、百度的装馨家、京东的京东家也纷纷入局掘金,贝壳更是收购了圣都家装100%股权,持续布局家装业务。

土巴兔能否突围而出,还有待时间验证。

银柿财经记者曾与A股某家装龙头公司董事长交流,对方明确表示并不看好土巴兔的模式,依靠加盟使得质量参差不齐,这位董事长认为,直营才能比较好的解决问题。

流量重要还是质量重要?

杭州的穆先生向记者表示,他曾经在2019年使用土巴兔平台登记了装修需求,并与土巴兔平台推荐的家装企业签订了家装合同,但在验收中发现墙面、门框歪斜的情况,随后他联系了土巴兔方面,通知家装企业返工,却被告知家装企业已倒闭,最终无法完成维修,同时,因在合同中承诺的部分工程无法完工,交房日期被整整拖后了三个月有余。

无独有偶,南方都市报在今年4月30日的一篇标题为《付款13万后装修公司倒闭 土巴兔平台被指监管不力》的报道中也提到,深圳的刘先生在与土巴兔平台推荐的家装企业签订全包合同后,遇到了家装企业倒闭,工程烂尾的情况。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土巴兔的流量获客费用分别为1.42亿元、2.06亿元和2.15亿元,占收入比重分别为24.28%、30.31%和35.00%。

“装修就上土巴兔”的口号喊得响亮,但是值得反思的是,公司在花费巨资获取客户,抢占消费者心智的同时,在对行业痛点的改造上,是否如招股说明书所言,能有效提升业主对家装服务的整体满意率呢?

银柿财经记者在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搜索“土巴兔”,显示搜索结果111条,投诉量116条。其中多数为反映土巴兔未按照标准提供监理服务、装修质量不合格要求返还托管装修资金、注册土巴兔后电话骚扰不断等问题。

互联网装修的陷阱(互联网家装中介头子)(4)

同时,土巴兔装修App也曾在2020年8月份因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工信部通报。土巴兔也在招股说明书中坦言,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为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广大用户实现业主需求与服务供应商的智能匹配,存在通过公司官网、App等渠道收集包括用户手机号、地理位置、用户装修需求在内的个人信息,并按照相关约定将其提供给服务供应商的情形。

频遭消费者质疑之下,土巴兔能否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