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有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知错能改”是古往今来圣贤之人共具的魅力。发现错、知道错、认识错这是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能够知错就改者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知错能改就是最顶级的个人素养。

俗话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知错能改善莫大焉)(1)

河伯“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美滋滋于心,喜不自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但当河伯看到那浩渺无际,宽阔无边,海天一色的北海时,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而叹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其大意是说,河伯可高兴啦,觉得天下的至美都在他一身,他是世间最伟大力量之集大成者,再也没有比自己更加气势雄浑的了。他乘势东游,要去跟大海一较高低。河伯一路东进,卷着滔滔大浪冲进渤海。他竭力向东瞭望,只见海天一片,茫茫无际,不知有几千里那么辽远。自己一路叫嚣着、张狂着,多么不可一世。可是看看大海呢,那么平静安详,却不知比自己深邃宽广多少倍!河伯亲眼目睹到,黄河波涛汹涌,浩瀚澎湃,如同万马奔腾。

于是乎,河伯凄凉地望着海洋,对海神说:“老兄!以前我听说,有种自以为是的人,他们小看孔子的见闻,鄙视伯夷的行动,我还老觉得这种人可笑。可是我自己又做得怎么样呢?今天幸亏能到你这里来,看到了你的博大胸怀无穷无尽。如果不是遇见你,我自己恐怕还要继续当那种无知狂徒,继续被天下懂得大道的人们耻笑呢!”

正是河伯这种发现有错,认识到错,然后知错能改的精神,才未被大方之家嘲笑。而河伯也因此成为一代圣者贤人,受世人景仰。恒古至今,知错能改,自然是世人通向完美人生之路的必经之道。

有错有过,并不可怕,不足为惧,有何惧焉?怕的是发现错,知道错,而不认识错之根源,而拒不改之,任其自然,一错再错,到最后必定会沦入不复的深渊。

俗话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知错能改善莫大焉)(2)

昔日,战国时的大将军廉颇屡立战功,便不甘于蔺相如之左,多次言语刁难相如,与人多说相如不是。而常见蔺相如遇其马车则绕道而行。廉颇大将军开始居功自傲,自高气傲,以为相如怕自己,一时得意忘形,后经过门客提醒,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惭愧。于是,他于翌日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相如府上请求原谅。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昔日大将军廉颇这等豪壮之举,被世人传位佳话,多么滋养人心。黄金固然珍贵,但一个人的改错之心比点整体那是黄金可比?

大将军廉颇这种大彻大悟,力改是非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之文化精粹,也是个人修养境界与美德品味之精魂。放下傲气,屈身负荆,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廉颇大将军“知错能改”,“负荆请罪”的佳话,成就其千古美名,百世流芳。

俗话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知错能改善莫大焉)(3)

近期网传的“矿泉女”,“跑步女女”,“欧洲回来的就这待遇女”,以及“重庆机场撒泼女”等等一众闹剧的主角,她们都是庶民一众,何时才能发文昭告天下,认错改正?但愿网民能够等来之。

我们都在期待,这些闹剧的“主角们”,放下高傲与无知,放下傲慢和偏见,放下一钱不值的出国回来的“优越感”,放下坐井观的“出口转内销”的“优越感”,放下缺少教养的臭架子。学学古人河伯,学学廉颇,虚心改错受教,或许会学到不一样的人生一课。

俗话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知错能改善莫大焉)(4)

  古往今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聚众人之长,虚心补己之短,这才是智者应该孜孜以求的。

  河伯改过,廉颇请罪。车夫尚能知错悟新改过,廉颇将军勇于负荆请罪。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放下身段、少点无知、少点傲气,效仿古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

文中提到的一众“女主们”,欢迎鼓起勇气,知错认错,收获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