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却也同时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病”——电量焦虑症。不少同学表示,只要看到手机电量低于50%,就会坐立不安,无心工作,到处找充电器或充电宝。一旦听到电量低的声音提示,简直要六神无主、口干舌燥,若不能及时充电,自己仿佛就要跟这个世界失去联系。

手机性能的日益强大,也让耗电量呈指数级上升。由于电池基础技术的进步比起CPU、显示屏等耗电大户的进步更慢,所以自从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以来,功能机时代动辄可以长达一周的“超长待机”就离我们而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天一充、一天一充甚至一天两充。越来越强大的手机性能、越来越高的使用频率,与电池技术的缓慢进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矛盾,这种矛盾,才是导致“电量焦虑症”的根源。

从“超长待机”到“超快充电”

无法在保持一定量体积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电池容量,智能手机就无法做到真正的“超长待机”。那怎么办呢?这时候一种伟大的逆向思维出现了:既然待机时间无法大幅度加长,那么充电时间是否可以大幅度缩短呢?显然,如果只需极短的时间便可将手机电量充满,“电量焦虑症”自然也可大大减轻。于是,快充技术便应运而生,成为各大手机厂商重点研发的技术。

vivo手机上的双引擎闪充(vivo120W超快闪充技术的背后)(1)

搭载120W 超快闪充技术的iQOO 5 Pro

早期的快速充电技术一般采用5V/2A 10W的输出规格,可以在2小时内给手机充满电。随后,快充技术进入多次迭代发展,高通、联发科以及多个手机品牌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快速充电方案,使快充技术进入新的竞争阶段,22.5W、33W、55W甚至65W的高功率快充方案成为主流,大多数方案都可以达15分钟内充到50%到70%、1小时内充满手机的速度。

这个速度已经够快,但是要让充电真的变成“无感”,还得更快。于是,120W的超快闪充技术横空出世。在这个技术标准下,将一部1%电量的手机冲到100%电量,仅仅需要15分钟。

15分钟充满手机不是极限,技术上还可以更快

这个速度的超快闪充技术,如今并不只是纸上谈兵,来自各家手机厂商的实物已经陆续上市。例如在vivo旗下品牌iQOO刚刚推出的旗舰手机iQOO 5 Pro上,其搭载的搭载120W 超快闪充技术可以达到15分钟充满手机,这一点在之前的Chinajoy展现场展示的样机上也得到了验证。不仅如此,据vivo的技术人员称,实际上这个速度并不是上限,从技术角度还可以将充电速度提升至13分钟。但考虑到充电时的温度控制,以及实际使用上15分钟的充电时间已经足够短,对用户而言再提升速度的意义并不大,所以做了一个温度和速度上的平衡,将充满电的时间设定在15分钟左右。

vivo手机上的双引擎闪充(vivo120W超快闪充技术的背后)(2)

vivo MWC 2019上海 展出120W 超快闪充原型机

vivo在手机快速充电技术上的储备相当丰富。早在2013年,vivo开始布局闪充赛道;2015年11月,vivo第一款快充机型Y35量产,搭载率18W闪充,采用双IC分离式布局方案,实现了整机温升和性能的上佳平衡;2018年6月,NEX第一代量产,采用22.5W半压快充方案,充电效率提升到97%以上,vivo成为主流品牌厂商中较早量产高效率电荷泵充电技术方案的厂商;2019年3月,iQOO第一代搭载44W双半压方案,采用双IC分离式布局方案,成为当时行业内单电池充电更快的方案;2019年6月,vivo在上海MWC上展示了120W 超快闪充的概念机;直到今年的7月11日,vivo正式发布了120W 超快闪充技术,代表着闪充技术再次迈入新阶段。据了解,单就闪充技术的研发团队,目前vivo的核心主创约有10人左右,整体研发团队约80余人。

vivo手机上的双引擎闪充(vivo120W超快闪充技术的背后)(3)

通过德国莱茵TÜV安全快充认证

据了解,vivo的超快闪充方案通过了德国莱茵TÜV安全快充认证。它通过了9大类41项测试,从结果看120W 超快闪充能经过:1000次⼿机充放电循环测试、10000次充电端⼝带电插拔测试、1000次电池快充快放循环测试以及 55/-33摄⽒度环境测试等极限场景挑战,在安全性上得到了专业认可。

快充技术不是速度的竞赛,安全稳定和通用性必须全盘考虑

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单个手机充电时间的减少,更将在手机使用习惯、手机应用生态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原本我们需要在晚上睡觉前插上手机充电器,才能保证第二天一天的使用,但在120W 超快闪充的普及之下,早上起床洗漱穿衣的时间,就足够给手机充满电了。在许多应用场景之下,超快闪充也将带来许多新的想象,比如公共场所的共享充电宝,若能支持超快闪充,那么充电宝的周转率和出租率也将大幅增加,对这些手机服务行业带来新的机会。

vivo手机上的双引擎闪充(vivo120W超快闪充技术的背后)(4)

提供24重全链路保障

但需要所有从业者警醒的一点是,快速充电技术不应当成为纯技术、纯速度的比拼。在充电速度进入了20分钟大关之后,充电速度的继续提升对于用户实际使用体验来说提升非常有限,若因为追求速度而忽视了温度的控制和安全的保障,那无疑是得不偿失。只有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稳步提升充电速度,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速度。

vivo手机上的双引擎闪充(vivo120W超快闪充技术的背后)(5)

vivo手机生产线

与此同时,由于目前的快充闪充技术往往基于不同厂家的私有方案,相互之间并不兼容,对充电器和线材都有一定要求,所以在许多场景下还难以做到随时随地“闪充”。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的话,必须大力推进闪充技术的通用性。许多厂商也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例如vivo一直在积极推动行业通用标准的建立,其负责人表示:“我们与另外几家公司在深入沟通交流中,希望可以基于大家的共识设计出一套通用的快充协议,兼容到各家的快充方案以及充电宝、车充等外设产品,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快充带来的便利。”

此外,从目前发布的技术和实物产品来看,目前中国企业的技术已经领先国际标准,在技术和应有层面,都有望成为闪充技术的“排头兵”。

vivo手机上的双引擎闪充(vivo120W超快闪充技术的背后)(6)

vivo全球总部

结语

毫无疑问,快充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为智能手机的生态带来巨大变化。在关注这种技术性能的同时,我们同样不可忽视安全和用户体验。所有的技术之争,终极目标都是标准之争。中国企业在快充技术上暂时取得了领先,但要真正成为行业标准,必须综合考虑安全、性能、用户体验和硬件适应性,如此才有希望在下一轮的技术竞争中真正占得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