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自从被捕后,胡宗宪的计划化为了泡影,汪直的干儿子毛海峰觉得上了朝廷的当,退回了倭寇在浙江的大本营岑港,带着数千倭寇在岑港和明军死磕,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抗倭英雄戚继光 合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抗倭英雄戚继光 合集(抗倭战神戚继光)

抗倭英雄戚继光 合集

汪直自从被捕后,胡宗宪的计划化为了泡影,汪直的干儿子毛海峰觉得上了朝廷的当,退回了倭寇在浙江的大本营岑港,带着数千倭寇在岑港和明军死磕。

这就是岑港之战开始的导火索。

岑港之战的发生,出乎了胡宗宪的意外,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这场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胡宗宪本想通过汪直,逐步招抚、分解逐步达到平定倭寇之乱,现在汪直一被捕,这让所有靠海吃饭的几十万百姓和十几万海盗、倭寇都觉得朝廷不讲信用,这是要断他们的生计,要他们的命,直接就把朝廷与他们对立起来,只能清剿了。其二,这场战斗,明军有名将俞大猷,论兵力达到近十比一,论给养,那可是政府保障,论士气也是精兵对倭寇、海盗,可是偏偏打了大半年了,却没有任何进展。

不是明军攻打不努力,而实在是岑港地理位置太难打了。岑港地形属于海岛半丘陵状,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只要在高处安营扎寨,居高临下,那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且随着明军的围剿,大批的倭寇又从海上陆续赶到岑港支援毛海峰,于是明军围剿毛海峰的岑港之战就从围剿战变成了持久战。

这可把胡宗宪给急坏了,可心里更急的却是东南抗倭名将俞大猷。因为他现在是浙江总兵,岑港之战的主将。他试过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办法,三十六计,除了美人计在这里没使上,其他三十五计可谓在这里使用了一遍,可倭寇占据的地理位置过于优越,只有一条山路仰攻,而硬砍硬杀正是倭寇的强项,硬攻根本不奏效,每次进攻,最后都是死伤一片,败了下来。

那半年的时间,余大猷苦胆增生,火气连连,自认为兵法与拳棍天下第一,可就是攻不下弹丸之地岑港,更让俞大猷无地自容的是他久攻不克,朝野议论纷纷,都把这作为一桩丑事。连一心修仙不理朝政的的嘉靖皇帝,听说后也大为震怒,颁下圣旨,限俞大猷一月之内必须拿下岑港,否则自俞总兵以下,各级将军、参将革职下狱。自己倒霉就算了,可是手下这帮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也要跟着受牵连,想想,俞大猷就留下两行男儿泪。

就在俞大猷一筹莫展在中军大帐看着作战地图干着急的时候,有士兵帐前来报,说支援浙西的两路人马执行完任务调回来了,两路参将前来报到。

俞大猷听了点点头,也没当回事儿。因为攻打岑港不是兵少的问题。要是兵多能攻打下来,他早就攻打下来了。何况这两只支援部队回来,也只是添油,根本影响不了大局。

大局就是嘉靖皇帝限期一个月拿下岑港。可岑港之战打了大半年,要拿早拿下了,水师封锁不住海路,倭寇还不断有从海路增援,这个仗可怎么打呢?

俞大猷看着地图,越看越憋气。他从《周易》这本讲卦象和卦理的书中悟出兵法,自认为兵法天下第一,可是在岑港遇到如此之敌,占据如此地理,这仗到底该怎么打呢?他心里没底。这可愁死他了。

自己没办法,可毕竟是三军主帅,不能乱,而皇帝圣旨也没有传达给各级将领,趁着支援浙西的参将到来,于是传令下去,让各级将领到大帐会合,召开个军事会议,听听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一下。

俞大猷在大帐中间一坐,各将侍立在两旁。戚继光和另外一个支援浙西的参将向前报告自己浙西剿倭基本任务完成,前来交令。等交令完成,俞大猷连慰劳的客套话都没说,只是坐在椅子上发愣,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大帅不说话,大帐里所有人也不敢啃声。这一下大帐里死一般的寂静。其实大家都知道俞大帅这半年攻打不下来岑港,常常愁眉紧锁,独自发呆。可是大家也没有好计策,没办法,只能不出声,就怕那句话说错了,徒增烦恼。大家估计,俞大帅也会和往常一样,发楞一会儿,应该说两句无关痛痒的话,然后就散了吧。

可等了半天,这次俞大帅发楞的时间比较长,这让大家有些纳闷。突然,俞大猷清了清嗓子,啪的一拍桌案,站了起来,转身从后面香案上取起了一卷黄帛的卷轴。

这一下,把大家吓了一跳,大家一看就明白是圣旨,哗啦啦一下,全都跪下了。

只见俞大帅脸色凝重,把圣旨往帅桌上一放,让大家起来,自己并没有打开念圣旨,只是把圣旨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俞大猷眉头紧锁道:“皇上限我们一个月内拿下岑港,否则自我以下各位将军,都将革职入狱。各位,如果一个月内还攻打不下岑港,到时候大家只能在狱中相见,我们下狱也就罢了,可岑港拿不下,浙江的老百姓可就更惨了,我们又有何面目再见浙江的百姓呢?身为军人,不能保一方平安,我们又有何面目立足于这天地之间呢!”

俞大猷的话说得特别沉重,也特别悲观。只见大帐中多数将领都低下了头,不吭气。大家都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可是谁又不想攻下岑港呢,可岑港就是打不下来,那能怎么办呢?

突然,只听到帐中有人怒吼道:“末将不才,愿为先锋,定要克期下敌。”这下大家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这个怒吼的将领,只见这人年龄二十八九岁,身高八尺有余,一张国字脸,两道剑眉,眼睛炯炯有神,坚定。这个年轻的将领正是支援浙西抗倭回来的戚继光。

余大猷上下打量了戚继光一会儿,这个年轻人虽然认识,但是不熟,只是在二战龙山所的时候合作了一次。在岑港之战前,才划归他的麾下,但在岑港之战开始没多久,就支援浙西抗倭了,现在才刚又调回来。

现在戚继光讨令做先锋,说实话,余大猷心里没底。因为他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否真能堪此大任。毕竟这关系到他自己这一帮兄弟的命运和浙江老百姓的命运。

戚继光见余大猷迟疑,补充道:“愿立军令状,如若一个月内攻不下岑港,末将愿军法论处。”

余大猷一听,心想,还需要什么军令状,一个月攻不下岑港,咱们都得完蛋。再说自己手下这批将领,他都试过,可是都不行。就差自己当先锋了,其实自己也身先士卒往上冲过,虽说他武功盖世,但是打仗,毕竟是群体游戏,他再怎么厉害,也最终不能力挽狂澜,败了下来。现在他从浙西抗倭回来,听他的汇报,浙西打得还不错,难道他真有什么特别的军事才能。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了。

于是余大猷心一横,把先锋的重任交给了戚继光,并拨出几只主力部队听从调遣。

余大猷虽把先锋给了戚继光,心就一直悬着,没有放下来过。但他知道为将者,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他每天只见戚继光带着本部兵马擂鼓喧天,喊杀声不断地往山上攻,可进攻方式和前面几任先锋没两样,甚至更糟,倭寇只要冒个头,射个箭,戚继光手下就立刻溃不成军拼命往下撤,连个像样的攻击都不做,余大猷简直鼻子快气歪了,悬着的心更揪着了,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余大猷不愧是抗倭名将,他虽心一直悬着,不放心,但也一直憋着,心想这小子难道后面有什么大招没放吗?否则他怎么会要立军令状当先锋,这不是找死吗?所以他一直静静地等着、看着,也没说什么。

就这样过了半个月,余大猷虽然憋着,没说什么,可他的后台小老板胡宗宪却憋不住了。

其实也不是胡宗宪憋不住了,胡宗宪虽然政治品格依附严嵩有瑕疵,但他还是有大将风度。他对余大猷的信任,就像余大猷对戚继光的信任一样。真正憋不住的是他们最大的后台老板嘉靖皇帝。

原来嘉靖皇帝在下了前道圣旨严令余大猷一个月之内拿下岑港,否则自余大猷以下,所有将领革职下狱后,半个月,他又下了一道圣旨,命令革去岑港前线自余大猷以下所有将官的官职。那意思是说,从现在起,革去岑港前线自余大猷以下所有将官的官职,戴罪立功。

余大猷接过圣旨,细想自己的生命开始倒计时了,再过半个月拿不下岑港自己的命运比汪直还惨。这一下,他可真坐不住了,拿起宝剑,去找戚继光,如果戚继光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他就首先砍了戚继光,自己亲带士兵上阵玩命。

这时,戚继光正在前方督战。余大猷来到阵前,一见戚继光带领的部队进攻和以前没什么两样。这个气啊,心想:“这是打仗吗?和演戏有什么两样,总以为你还有什么大招放,现在半个月了,还这样糊弄我。”

余大猷一肚子的火,等一见到戚继光,拔出宝剑,劈头盖脸的厉声喝问:“你戚继光自讨先锋之职,为什么攻打如此不力,为什么岑港至今未下?”

戚继光没料到余大猷突然火气怎么这么大,看样子要手刃了自己,但他冷静地反问说:“我许诺一个月破敌,现在刚过半月,大帅为何出尔反尔?”

余大猷经戚继光这一反问,立马哑口无言,这才意识到,自己允诺的一个月时间期限未到,自己就沉不住气,兴师问罪,实属不应该。他把宝剑入了鞘,无奈地叹了口气,把嘉靖已经把他们都免职戴罪立功的旨意告诉了戚继光。

戚继光听了之后,也没什么反应,只是冷静安慰余大猷说:“我戚继光既然敢领下先锋之印,立了军令状一个月攻克岑港,我绝对不食言,现在唯有将军信任我才是!”

余大猷听了这话,真的也不能再说什么了,他知道,军中无戏言,说一个月就一个月,现在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何况眼下的局面除了不知死活的戚继光,没人愿意做这个先锋。

余大猷只好憋着气,一个人回了营。

日子一天天的流逝,戚继光还是每天和往常一样的进攻,收兵,岑港依然固若金汤的在倭寇手中。随着一个月日期的快要到来,整个军营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大家知道,与其死在牢里,不如拼命一次,这样死了还能给家人留下份朝廷的抚恤金。于是明军中反而弥漫着平时未曾有的视死如归的平静。

最后,离一月之期还剩三天了,应该来抓余大猷的锦衣卫已经在路上了。这天一大早,戚继光一身戎装,腰下佩剑,手持一把长枪命令所属军队集合,令人飞报余大猷“今日,必下岑港!”

余大猷一听来报,早等这天了,拎着自己的一丈少林棍整装出营。

余大猷来到军前,就等戚继光号令出兵了,哪知戚继光一声令下,各队都推出几个五花大绑的士兵出来。

戚继光一声令下,这十几个士兵立刻人头落地。

只见戚继光站立高处,大声对全军将士说:“倭寇横行东南,抢我钱财,杀我百姓,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月以来,我们屡攻岑港不克,是因为军中有士兵通倭和打仗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刚才这些家伙就是通倭和每阵率先退缩者。往日攻敌人,我只让你们大声喊叫,轮番上阵,那是疲敌之计。今日攻敌不同以往,喊声如常,杀敌务必用尽全力,如有后退者,将退杀将,兵退杀兵,全军出击,不胜不归。”

说完,戚继光下令全军出发,直奔岑港杀去。

这下余大猷明白了戚继光的大招,原来这一个月来不痛不痒的的攻打,都是疲敌之计,为的是麻痹敌人。等倭寇都习以为常地认为明军每次进攻都一样,喊声大,攻击力弱时,再集中所有力量,毕其功于一役。不得不说戚继光深得兵法之道。

当余大猷明白了这一切,也不由得在心中竖起了大拇指,着实觉得佩服。

余大猷随后带领所有兵马,尾随戚继光所部,务必要一战拿下岑港。

总攻开始了。

戚继光带领先锋部队奋勇向前,倭寇以为这跟以前一样的打法没什么两样,还是擂鼓喊杀喧天而已,只要一跟他们短兵相接,必定落荒而逃,所以倭寇也没太当真。

这一下明军来真的,让他们有点猝不及防,没一会儿,戚继光所带领的先锋部队连续攻下几道关口。这一下,倭寇缓过神来了,连忙组织反扑。

此时,这些极品杀人工具的倭寇发起了狠来,拿着倭刀一窝蜂地向戚继光所在的先锋营俯冲了过来,一寸长一寸强,倭刀比明军所使用的一般刀都长,所以一时又阻止住了明军的攻势。

这时,眼看倭寇的反扑要取得成效,戚继光率先冲出阵,面对十几把倭刀寒光闪闪迎面劈来,戚继光长枪一扫,把倭刀拨到一边,左脚向前成弓步,出枪似潜龙出水,收枪如猛虎入洞,连续三刺,只见最前面的三个倭寇各自身上留下一个血窟窿,“哇”地应声倒地。冲到眼前的倭寇侧面劈过来,戚继光长枪一挡,左脚一踢,把眼前一倭寇踢飞,接着一个回马枪,把身后的另一倭寇挑翻在地。长枪上下翻飞,若舞梨花,攻则锐,退则速,虚虚实实,变化莫测。余大猷一见不禁大惊失色。

余大猷自己使棍,年轻时他曾一个独上少林寺,单挑少林棍僧而胜威名远扬,号称棍法天下第一。他是一个武术行家,他知道长枪是进攻型武器,易攻但难守,看到戚继光的长枪使得即可远攻,又可近守,滴水不漏,出神入化。余大猷不禁想,自己拿棍法与戚继光枪法较量,还真的不知道谁胜谁负呢!

戚继光一人在前,他的长枪亲兵卫队紧随其后,倭刀虽彪悍,但是遇到了长枪,也劈砍不着,不一会儿,主攻方向的山路上尸横遍野,戚继光终于杀出了一个巨大的口子。

余大猷眼看时机成熟,毫不犹豫,拎棍身先士卒率领所有部队全力压上。余大猷激动不已,想想自己一年来所受的屈辱、讥讽,也再也压抑不住了,他也纵身杀入敌营。这一仗从早上杀到晚,又从晚上杀到次日凌晨,最终盘踞岑港一年之久的倭寇终于土崩瓦解了。

战后的清晨,太阳从海平面升起,朝霞散落在鲜血染红战袍的戚继光和余大猷身上,他两站立在临海山崖上,目光深邃,远眺海面。

余大猷头转过看着戚继光说:“我自认为棍法、兵法天下无敌,今日所见将军,真是自愧不如!”

戚继光扭头淡淡一笑,说:“余大帅过谦了,我之欲情故纵、疲敌之计,不过是《孙子兵法》之常套耳。”

余大猷说:“能在常套之中,变化克敌,化腐朽为神奇,真是雄才伟略,今东南倭寇横行,残毒我百姓,戚将军可一展身手!”说着双手一合做礼状。

戚继光赶紧上前一步,还礼说:“愿与将军合力克敌,保民为国,以诚壮志伟业!”

通过这一战,余大猷和戚继光惺惺相惜,让他们结成了生死之交。也是这一战,余大猷和戚继光这对抗倭战场上的“俞龙戚虎”绝代双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在中华民族抵抗外国侵略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名字永远闪耀在中国人的历史星空上!

但是遗憾的是,岑港之战不久,余大猷以“邀击不力,纵寇南奔”的罪名被捕下狱。不过毕竟胜利可以抹杀一切的污点,经过兵部的营救,余大猷很快被嘉靖下旨发往大同戴罪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