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络及穴位

经络是人体运行的通路,直行的称为经,文而横行的称为络。所以说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包括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经筋及无数孙络等,贯穿在人体上下、左右、内外,联系着全身五脏六腑,头面、躯干、四肢等组织和器官。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某一脏或某腑发生病变时,必然在同一经的循行路线上,表现出各种症状。相应地便可以根据经络的相互关系,选取适当的孔穴来进行治疗。同样,点打也是根据脏腑而经络而孔穴的道理,点击某一孔穴,而引起经络不通,达到脏腑病变的目的,若不及时治疗,甚或可引起死亡。即古人云: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所表现于体表的特定部位,是人体神经末梢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它是针灸治病施术的部位,也是气功训练守意发气的穴点。有经脉交会之处则为要穴。人体有经穴(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俞穴)361个,经外奇穴(指有一定穴名和明确定位,但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俞穴)50个。经络贯穿于人体的全身,犹如大自然中江河湖海的通道布于大地,而穴位于经络的关系,犹如河道汇流中的枢纽关节。若穴位受伤,即通道受阻,于人则气滞血淤。人体失去局部或整体的活动功能,引起局部失灵甚或死亡。于大自然,则引起江河湖水泛滥成灾,以致不可收拾。点击穴位以控制敌人即是这个道

二、三十六要穴

三十六要穴实际分布在手太阴肺经(1.太渊穴)、手少阳三焦经(2.耳门穴)、足太阴脾经(3.三阴交穴)、足厥阴肝经(4.期门穴、5.章门穴)、足少阴肾经(6.涌泉穴、7.商曲穴)、足阳明胃经(8.乳中穴、9.乳根穴、10.人迎穴、11.足三里穴、12.膺窗穴)、足少阳胆经(13.肩井穴、14.风池穴)、足太阳膀胱经(15.心俞穴、16.睛明穴、17.肺俞穴、18.厥阴俞穴、19.肾俞穴、20.志室穴、2L气海俞穴)、任脉(22.膻中穴、23.神阙穴、24.气海穴、25.关元穴、26.鸠尾穴、27.巨阙穴、28.中极穴、29.曲骨穴)、督脉(30.百会穴、31.神庭穴、32.人中穴、33.哑门穴、34.尾闾穴、35.命门穴)共35个,另加奇穴——36.太阳穴1个。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四条经脉中无要穴。

(一)手太阴肺经要穴及循行示意图(图62)

1.太渊穴

部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十二经络起止穴位速记(第二节经络及穴位)(1)

解剖:在桡侧屈腕肌腱的外侧,外展拇长肌腱内侧,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

经属:手太阴肺经。

(二)手少阳三焦经要穴及循行示意图(图63)

2.耳门穴

部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突后缘,张口呈现凹陷处。

解剖:在颧弓下方有颞浅动脉、静脉,布有耳颞神经及面神经分支。

[图片]

十二经络起止穴位速记(第二节经络及穴位)(2)

经属:手少阳三焦经。

(三)足太阴脾经要穴及循行示意图(图64)

[图片]

十二经络起止穴位速记(第二节经络及穴位)(3)

3.三阴交穴

部位: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解剖: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有动脉和静脉,小腿内侧有皮神经本干和胫神经。

经属:足太阴脾经。

(四)足厥阴肝经要穴及循行示意图(图65)

[图片]

十二经络起止穴位速记(第二节经络及穴位)(4)

4.期门穴

部位: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解剖:内部右侧为肝脏,左侧脾脏,有肋间神经。

经属:足厥阴肝经。

5.章门穴

部位:位于腋中线当第11浮肋游离端下缘,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解剖:在第1肋端、腹内、外斜肌、横纹肌中。有第1肋间动脉、静脉,稍下方为第1肋间神经。

经属:足厥阴肝经。

(五)足少阴肾经要穴及循行示意图(图66)

[图片]

十二经络起止穴位速记(第二节经络及穴位)(5)

6.涌泉穴

部位:位于足底心当屈足卷趾时出现凹陷,当足底2、3趾缝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中1/3交界处,亦即在足掌心前1/3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解剖:在足底外侧动脉与胫前动脉吻合于足底弓处,布有趾跖侧总神经。

经属:足少阴肾经。

7.商曲穴

部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当脐中上2寸。

解剖:有股骼肌鞘前叶,肋间神经,腹壁动脉。

经属:足少阴肾经。

(六)足阳明胃经要穴及循行示意图(图67)

十二经络起止穴位速记(第二节经络及穴位)(6)

8.乳根穴

部位:在胸部,乳头直下,第5肋间隙,乳房根部,距前正中线4寸,亦即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解剖:有肋间外肌,肋间神经,肋间动脉。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

9.乳中穴

部位:位于乳头中央。

解剖:有肋间外肌、肋间神经、肋间动脉。

解剖:有肋间外肌、肋间神经、肋间动脉。

经属:足阳明胃经。

10.膺窗

部位:位于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有胸大肌,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分支,肋间动脉分支。

经属:足阳明胃经。

11.人迎穴

部位:位于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亦即喉结旁开0.5寸。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夹肌。有枕动脉、静脉分支和枕小神经分支。

经属:足阳明胃经。

12.足三里穴

部位:在小腿前外侧,犊鼻(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外侧1横指处。

解剖:在胫骨前肌,伸趾长肌之间,有动脉、静脉,深层布有腓深神经。

经属:足阳明胃经。

(七)足少阳胆经要穴及循行示意图(图68)

十二经络起止穴位速记(第二节经络及穴位)(7)

13.肩井穴

部位: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肩部最高处。

解剖:有斜方肌、锁骨上神经、肩胛上动脉。

经属:足少阳胆经。

14.风池穴

部位: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夹肌,有枕动脉、静脉分支及枕小神经分支。

经属:足少阳胆经。

15.睛明穴

部位:位于面部,在眼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即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解剖:在眼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有内眦动脉、静脉,深处上方有眼动脉、静脉主干,布有眼神经和鼻睫神经。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16.肺俞穴

部位: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3胸神经后支内侧、外侧支,第3肋间动脉、静脉后支的内侧支。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17.厥阴俞穴

部位:位于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4肋间动脉、静脉分支及第4胸神经分支。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18.心俞穴

部位:位于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5肋间动脉、静脉后

的内侧支。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17.厥阴俞穴

部位:位于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4肋间动脉、静脉分支及第4胸神经分支。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18.心俞穴

部位:位于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