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二章学与思的关系是什么(论语笔记孔子学而时习之)(1)

先一个字一个字地解。

问:“学”是什么意思?

答曰:学,不就是学习的意思嘛。

问:那么“学习”是什么意思?

答曰: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啊,还能有什么意思!就是通过一系列过程,把不会的东西掌握,就是学习。

论语十二章学与思的关系是什么(论语笔记孔子学而时习之)(2)

以上问答,也对也不对。

世界上的语言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汉语也不例外,也会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并且语法、称谓等也发生一些变化。

对于现在人来说,《周易》是十分难懂的,而相传在某个时期,却是中国少儿启蒙的书籍。这就是语言文字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化之一。

孔子说的一句话,对于当代人来说,会有多种解释,如果真理只有一个,那么绝大多数解释都是错的。谁也不敢去保证自己的解释就是说话者的本义,但是通过考究,可以基本还原那个时代的语言含义。

简体字“学”,看下汉字的变化。

论语十二章学与思的关系是什么(论语笔记孔子学而时习之)(3)

甲骨文的“学”,下方房屋,上方是双手,双手之间是爻。

爻,音同遥。《易·系辞》:“爻者,言乎变者也。效此者也。效天下之动者也。”

意思是合力兴学,把智慧传播。

老一辈人把“学”不读做xue(二声),而是读作xiao(二声),比如马三立讲相声就是读作xiao(二声),我们村里子也是读作xiao(二声),应该与“爻”有关,爻表声。估计华夏大地长期以来都把学读作xiao(二声),也不知道啥时候改成了xue(二声)。

刚说到,“学”在很久之前的意思是合力兴学、传播智慧。

论语十二章学与思的关系是什么(论语笔记孔子学而时习之)(4)

后来金文在下面增加了“子”,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意思是教育小孩、小孩学习。

上图是“学”的一系列字体和演化。

这篇先写到这里,主要写了“学”的字源、字形,下篇接着写“学”的字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