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后期必成大器的出生日?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后期必成大器的出生日(出生入死生之徒)

后期必成大器的出生日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老子新译》)老子生逢乱世,他看到人生危机四伏,生命安全随时随地受到威胁,因此他主张不要靠战争、抢夺来保护自己,不要以奢侈的生活方法来营养自己,而是清静无为、恪守“道”的原则,他不妄为,不伤害别人。别人也找不到对他下手的机会,这就可以排除造成人们寿命短促的人为因素。老子以本章文字对人们进行劝说,希望人们能够做到少私寡欲,清静质朴、纯任自然。

从出生到入死,这几乎是每个人都不能改变的一个现状。然而,生命的过程却来自于自身的造作。生命并不是偶然现象,也不完全是固定不变的。偶然的生命来源于必然的原因,同时,不变的结果中又包含着可变的特殊因缘。这些全在于人心如何向导,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推动生命的主要情由,人的生死就是由这一系列琐碎的事务所构成。圣人为什么要讲道?为什么要教人行道晋德?就是要用以唤起人们的觉性,帮助人认清生命的真相,找回失去的本性。就是要教人离开是非颠倒,从而让沉醉已久的迷人,返回到自己原本的安稳住。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NO ZUO NO DIE。孙子是一个超低风险偏好的人,所以我们很能理解他的思想。很多企业家都喜欢冒险,一是因为欲望驱使,二是人性的弱点——一厢情愿,他相信自己能成功,只不过是符合他的期望而已。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或许你冒险一百次都成功了,但一次失败就输掉了所有。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搞到一千亿,一万亿,突然他倒台了,是时运不济吗?还是因为他本身做的就是高风险的事。看待企业经营首要的两个视角,先考虑失败,再考虑成本。

华杉解读《孙子兵法》里,拆解了不作不死的观点,有趣之余亦很有哲理:斗不过就快跑,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爱惜小命;不要缠斗,远离恶人,保存体力;运筹帷幄,先谋划,先胜后战;计不是阴谋诡计,而是计算,是谋定而后动;坚持,坚持是最基本的。 见到小人就快跑,千万不要得罪他们; 君子自污以求自保; 不要光用蛮力。要懂得变通,不要死板;将军赶路,不追小兔;要专注;智慧就是理性。要为了真正的好处行动,而不是被情感驱使,轻率行事;别做利益不大但代价很大的事;百战百胜是假的,是历史的误传;等待是很重要的策略。要蓄力直到真正的好机会出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可轻举妄动。历史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偏好;传奇意味着他有很强的不可复制性,是小概率事件,比如诸葛亮。

我们说,除了生死,没有大事。事实上,生死也是由每一个小事的防微杜渐、每一个时刻的慎终追远所决定的,活得好的前提是活得久,活得久才能游刃有余地任智慧生长、任生命力流动。

本章的哲学意涵:从自然系统、到社会系统、到生命系统,都有类似的机理,系统是因各部分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而达成稳态的,如果遇到外在的影响,也会通过这种相互制约平衡关系使之消弭影响。如果,一味地强化某一方面,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反而破坏了整个系统的平衡关系,加速了系统的崩溃。就像昨天吴会长跟我们分享的懒酵母菌和勤快的酵母菌一样,懒与勤快会互相转化,随着事情的发展而自动趋于平衡。亦正如我们所说的市场的“看不见的手”,我们所处环境的小生态和大生态、所有的有为参与者和无为参与者都会无意识地令到事情去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我们要做的是顺应这种事情发展的必然规律,独处守心、群处守口、平时守安等自然、清净、无为状态就好了。

不盲目,不躁动,有自我,有主见,循规律、善选择,以达到人生最好的结果,这就是道的美妙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