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优衣库的经营模式有什么看法(我们谈谈茑屋和优衣库吧)(1)

当大家热烈地谈论着消费升级——时间更重要:外卖和便利店;体验更重要:餐厅的环境成为就餐首要考虑;设计更重要:餐具不仅仅只是盛器……消费分级已经悄悄来临。

科普消费分级前,科普一个心理学概念: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投射到现今的消费趋势上便是消费需求的再细分,即消费分级

你对优衣库的经营模式有什么看法(我们谈谈茑屋和优衣库吧)(2)

消费分级意味着不同价位、不同档次、不同场景匹配不同的消费群体,从路边摊到米其林,从电商到海淘,不同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偏好。形成这些偏好的包括:认知/思维/审美/喜好/购买能力/圈层/各地文化差异/年龄及代际差异,等等。

综上所述,依旧是我们反复反复强调的客群精准啊啊啊啊啊!在这样的逻辑里,如何让人心动、满足情绪诉求、满足身份认同变得尤为重要,归根结底又回到我们讲过无数无数遍的侧写。

因不同需求产生的消费分级,也并非完全的泾渭分明,不能简单粗暴地定义为甲之砒霜乙蜜糖,各个层级、多个维度间也有可能重叠和相交——比如茑屋书店和优衣库。

你对优衣库的经营模式有什么看法(我们谈谈茑屋和优衣库吧)(3)

茑屋书店的成功,取决于精准的客群定位,以及围绕客群所做的优秀设计,以“书 X”的多业态模式构建极致的体验场景,再以设计的力量诠释生活方式,创造了江湖新传说。

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最初将客群定位为“熟年”,即50岁以上的欧巴桑欧吉桑们,专业开拓夕阳红市场。

这背后有非常精细的数据调查:50 叔叔阿姨们的年轻时代赶上了日本经济的腾飞,始终保持着优雅的生活情趣和很高的审美品味。茑屋书店创立于30年前,50 的年龄与茑屋书店第一代客群重合度极高,这一代人大都保持纸质阅读的习惯,且习惯在实体书店买书。此外,按日本的人口结构与年龄分布,老年人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大,熟年人是个金矿。

你对优衣库的经营模式有什么看法(我们谈谈茑屋和优衣库吧)(4)

但去过茑屋书店的小伙伴们会发现,顾客中年轻人也极其多。原来,茑屋所定义的熟年概念并不只局限于年龄,也泛指喜欢和欣赏茑屋所提倡的优雅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人。他们乐于追求有质量有品位的生活而非奢侈的浮华体验——这个人群在日本可谓海量。

因为客群精准 受众面极其广大,所以当日本85%的书店面临倒闭危机时,茑屋书店不仅存活下来,营业额超过了纪伊国屋、淳久堂等大型书店,成为日本最大连锁书店;且吸金能力惊人,每月盈利上亿日元;人气极旺,其中代官山店日均客流已突破万人,周末甚至能达到三万人;更终结了诚品书店在亚洲的神话,缔结了全新的书店业标杆。

你对优衣库的经营模式有什么看法(我们谈谈茑屋和优衣库吧)(5)

“不用考虑价签就能直接买的生活”——在优衣库就能做到。

在今年双十一的剁手狂欢节上,Uniqlo/优衣库这家全球第三、亚洲最大的服装零售巨头,再次摘得男装及女装品牌排行榜第一,又一次宣告了业内地位。

优衣库的slogan——Life Wear服适人生意为:衣如其人,衣着表达你的风格、个性、美学观……它在日本是个跨越阶层的品牌,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共享”。这股风潮也吹来了中国:90%的楼宇视频广告的拥有者分众传媒创始人、2018年胡润百富榜第58位、身价390亿的江南春,衣柜里基本都是优衣库;著名作家连岳也不止一次为优衣库打call。

你对优衣库的经营模式有什么看法(我们谈谈茑屋和优衣库吧)(6)

优衣库在日本的“全民普及”,其实越发的体现了近年来越来越被接纳的“普世价值观”:追求事物本身的价值——抛弃商标、价签、Logo的附加值的概念,转而仅仅只关注物品的产地、面料、舒适度和打理方式等最为核心的价值,回归本身的价值。

举个例子,被北欧的高晓松写了篇《在北欧,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那种用极简的生活理念享受美好当下,不攀比无排场,朴素的高级感让矮大紧老师觉得自己和北欧人民相比,毫无境界。而优衣库的衣服简约风格、精致但低调,绝不显山露水,没有任何Logo没有什么炫耀的部分,恰好对应和诠释矮大紧老师所说的北欧感。

可以说,优衣库对标的便是那些关注自我、内心小宇宙强大从容、简单纯粹的人,那些不在意品牌的附加值或者商品“独特性”带来的荣耀感的人,而这些人在日本同样是海量。

你对优衣库的经营模式有什么看法(我们谈谈茑屋和优衣库吧)(7)

虽然消费分级是中国未来五年最大的趋势,但是从海量的、跨阶层的茑屋和优衣库客群看到,分级也并非“A世界里的垃圾,就是B世界里的黄金”这般绝对。在巨大受众群的背后,可窥见茑屋和优衣库的价值观——精致、上品、不浮华,只关心生活本身。

餐营者们,你们的客群是谁?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价值观呢?不要说,这个问题压根就没考虑过……向茑屋和优衣库学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