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不枯燥(不学的相关知识二)(1)

不学,拼音是bù xué,指不学习;不求学。语出《论语·季氏》:“不学《诗》,无以言。”


弄獐

唐姜度生子,李林甫手书贺之曰:“闻有弄獐之喜。”客视之, 掩口笑。东坡诗:“甚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獐书。”

典出《旧唐书·李林甫传》:“太常少卿 姜度 , 林甫 舅子, 度 妻诞子, 林甫 手书庆之曰:‘闻有弄麞之庆。’客视之掩口。” 宋 苏轼 《贺陈述古弟章生子》诗:“甚欲去为汤饼客,惟愁错写弄麞书。”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弄璋》:“稜稜玉骨清奇,何妨错写弄麞书。”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三:“弄麞宰相,伏猎侍郎,不闻有诗文传世,职是故耳。”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鸡肘博士》:“ 宋 张知甫 可书 云: 张鼎 为太常博士,用鸡肋为鸡肘,时辈讥曰‘鸡肘博士’。按此亦伏猎、弄獐之比,而世罕知之。”

引经据典不枯燥(不学的相关知识二)(2)

蹲鸱

张九龄一日送芋于萧炅,书称蹲鸱。萧答云:“惠芋拜嘉,惟蹲鸱未至。然寒家多怪,亦不愿见此恶鸟也。”九龄以视座客,无不大笑。

蹲鸱,汉语词语,拼音是dūn chī,意思是指饮酒猜拳时对大拇指的代称。

引经据典不枯燥(不学的相关知识二)(3)

纥字

鲁臧武仲名纥,孔子父叔梁纥纥音恨发切,恨兴轩辖。,而世多呼为“核”。萧颖士闻人误呼武仲名,因曰:“汝纥字也不识!”

纥字不识,汉语成语,拼音是hé zì bù shí,意思是连“纥”字也不认识;指文盲。出自《通俗编·文字》引《懒真子》。

引经据典不枯燥(不学的相关知识二)(4)

伏猎

萧炅为侍郎,不知书,常与严挺之书,称伏腊为伏猎。挺之笑曰:“省中岂容伏猎侍郎乎?”乃出之。

伏猎,汉语词语,拼音是fú liè,意思是大臣不学无文。

引经据典不枯燥(不学的相关知识二)(5)

目不识丁

唐张弘靖曰:“天下无事,尔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个字!”“个”字误书“丁”字,以其笔画相近也。

唐宪宗时,幽州节度使张弘靖,部下有两个“从事”,一个叫韦雍,一个叫张宗厚。两人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品性非常粗暴恶劣。他们常吃喝玩乐,直到深夜才散,还要让侍卫人员大队兵马,前呼后拥地护送他们回家,灯笼火把照得满街通亮,闹得鸡犬不宁。他们一不高兴,就拿士兵和百姓当出气筒,随意打骂,耀武扬威,无法无天。

有一次,他们喝醉了酒,又对士兵大骂起来:“如今天下太平无事,又不打仗,你们这些饭桶,有什么屁用!能拉得两石的弓,还不如识一‘丁’字……”这话明摆着是侮辱士兵,讥笑他们没有文化,只有些粗力气,任人指挥打仗卖命,平时貌似什么用处也没有。士兵们听了这些话,非常气愤,背地议论纷纷,恨之入骨。

恰巧这时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张弘靖收到一笔犒赏士兵的经费,他从中贪污,并私分了一部分。士兵们知道后,都怒发冲冠,更加不能容忍,于是一起造反,把韦雍、张宗厚都杀了,还把张弘靖抓住,关了起来。此外,也把他的住处团团包围。因为全体士兵和下级官吏齐心一致,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全力支持,上级衙门和朝廷没有办法,只好把张弘靖降职调走,这才息事宁人

“目不识丁”这句成语,由此产生。由于“丁”字是很简单、很容易认识的一个字,如果连“丁”字也不认识,当然是文化水平极低的了。所以,不识字的文盲,往往被称为“目不识丁”,或“丁字不识”“不识丁字”“不识一丁”。

引经据典不枯燥(不学的相关知识二)(6)

杕杜

李林甫不识杕杜字,谓韦陟曰:“此云杖杜,何也?”陟俯首, 不敢应。

《唐风·杕杜di》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二章,每章九句。此诗写一个流落街头的流浪者,境遇窘迫,举目无亲,亦无人问津,显得凄惨无比。全诗二章,每章九句,运用复沓章法,二章内容除用韵换字外基本相同,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向后世真实展示了一幅古代难民的流亡图,艺术视角非常独特。

引经据典不枯燥(不学的相关知识二)(7)

行尸走肉

《拾遗记》:任末曰:“人而不学,乃行尸走肉耳!”

任末,字叔本,蜀郡新繁(今属成都市新繁镇)人,东汉时期的学者和教育家。他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与当时学者景鸾等去都城洛阳游学。他通晓《五经》,对西汉齐郡人辕固生所传《诗经》特别有研究,在洛阳教授生徒达十余年,其一生事迹感人至深。

任末十四岁时,由于没有固定的教师,常背着书箱不怕险阻到处求学。只要听说谁有学问,无论那个人在哪里,他都会前去求教。有时,他在树林里搭个小茅棚住下,削树枝做笔,汲树汁当墨;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杆、蒿草取亮。他刻苦读书,到了晚年仍坚持不懈。每有心得,便写在衣服上,以免忘掉。结果,一件衣服没穿多久,上面就写满了字。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便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常说: “人如果不学习,怎能有所成就呢?”

临终之前,任末告诫学生们说:“一个好学的人,就是死了也仍像活在世上一样;而不好学的人,就是活着,也不过是一具能行走的尸体罢了。”

引经据典不枯燥(不学的相关知识二)(8)

口耳之学

《扬子》:“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 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口耳之学,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口耳之学后也指从道听途说中获取的片断知识。)

引经据典不枯燥(不学的相关知识二)(9)


不学知识选自《夜航船》文学部,

不学分两篇此最后篇,后文具篇更加精彩。

知识过于枯燥、文章过于冗长,

如果您耐着性子看到结尾了,

请您 长按点赞 给你我一个鼓励。

希望有文化、有品位的您能 关注我,

让我们共同学习、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東知之,致力于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努力成为有内容、有营养、有态度的文化自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