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广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描述“长远眼光”: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意思是说:人在得到荣誉的时候,应考虑到可能遭受的耻辱;平安无事的时候,则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

居安思危方长久(得宠思辱居安思危)(1)

下面我们来听听《泰山封神》的故事。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他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君。他从当上皇帝开始,就兢兢业业治理国家,从不敢懈怠。过了些年,国家渐渐富起来了,百姓兜里也有了点余钱。

这日子好过了,有些官员就开始贪图享受,溜须拍马。

这天上朝时,好几个官员都向唐太宗提出建议,说:“皇上,现在咱们国家是国运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多亏了皇上您呀,您的成就实在是太伟大了。要我们说,您呀,实在应该去泰山封神,应该让天上的神仙也看到您的功绩。”

瞧,这马屁拍得,真叫绝。为什么呢?

因为到泰山封神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那确实得有两把刷子,得有些成就能拿得出手才行。所以如果能去泰山封神,在天上神仙和全国百姓面前秀一下自己的功绩,这滋味应该美得很!

唐太宗一听,心里就偷乐了,但表面上并不显露,仍然推三阻四地说:“咱们国家现在建设得好,那都是因为诸位贤臣辅佐有功啊,我个人还不行,不够封神的级别,这个事咱们以后再议吧!”

渐渐政务忙起来,唐太宗也就把这封神的事忘了。可是某些大臣没忘呀,他们三天两头地跟唐太宗提这个事,本来唐太宗就对这事有些心动,被人天天这么一说,他还真觉得自己应该够资格去泰山封神了,所以唐太宗就开始准备封神的事了。

到这里不得不提唐太宗的忠臣魏征,太宗曾说魏征是他的一面镜子,因为魏征敢说真话,绝不会是像皇帝新装中那些说谎话的人一样,明明皇上什么都没穿,那些人却说皇上穿的衣服太漂亮了。

这天太宗专门找到魏征,想问问他对于泰山封神的建议。结果刚一说完,魏征就说:“皇上,此事万万不可!”

唐太宗一听就来气了,心想,所有人都说我功劳大,都说这事好,就你这老家伙跟我作对。

唐太宗压住心里的气,问魏征:“你为什么不赞成,难不成是觉得我功劳不够大,咱们国家不够繁荣,百姓的日子过得还不够好吗?”

魏征摇摇头说:“皇上,不是那样的,微臣以为在咱们大唐以前,国家经历了好些年的战乱,百姓生活很辛苦。后来大唐建立了,皇上也兢兢业业地治理咱们国家,到现在虽然百姓不愁吃穿了,可是您去泰山封神就要花掉许多银子,咱们国家现在还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哪。您身为一国之君,不能光看到表面的繁华,还要想想可能出现的隐患,像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还是要三思呀。”

说实在的,这魏征的话,道理是对的,但真的是很刺耳呀。听完魏征的话后,太宗实在是很不爽,但还是觉得魏征说得有道理,所以只能暂时决定不去泰山封神了。

结果没过多久,唐朝很多地方出现洪涝灾害,几千户百姓的家园都被水淹了,所以太宗也就彻底地不想封神的事了,一门心思地忙着全国救灾的工作。

(此文章改编自微信公众号阿玲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