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出生在汉代早期,是武帝刘彻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但是,东方朔的一生却像一团谜,好像笼罩着迷雾一样。可无论他多么神秘莫测,我们都不能否认他的大智慧,抹杀他对汉代做出的杰出贡献。

汉武大帝为什么重用东方朔 东方朔是一匹好马(1)

最初的东方朔,只是一介文人,虽然,他的地位不高,但他的雄心壮志却不可低估,这从《答客难》中就可以看出。

那时的东方朔遇到了小时候的刘彻,像伯乐识马一样认准了刘彻。这一刻,注定了东方朔的一生非同寻常,也开辟了他的从政道路。在东方朔的一生中,他为汉代的发展付出了很多,但他也背负着小人、奸臣的骂名。一直以来,他潜伏在太后身边,充当太后的谋士,但却不是为了效忠太后,而是为了把太后从权力中心赶下来,让刘彻完全掌握权力。

后来,刘彻掌权后,东方朔全心全意辅佐他,毕生致力于国家的发展。这其中,东方朔最大的天分就是能判断时局,看清时局的变化,并根据时局变化迅速调整思路和对策,慢慢地使他有了足够的适应能力和远见的卓识。但是,东方朔的人生志向远大,汉武帝虽然信任他,可是,他一生都没有被重用,只是做着一些微末小事,实在是可惜。最后,他干脆回到了山里,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

汉武大帝为什么重用东方朔 东方朔是一匹好马(2)

后人却认为东方朔是一位降临人间的神,并且,当东方朔还是神的时候,他放荡不羁,爱酒如命,喝酒的时候,经常喝醉犯错。

有一次,西王母过生日,邀请所有的神仙参加他的生日宴会,其中,就有东方朔。之后,东方朔在宴会上风趣幽默,使西王母非常高兴。在开怀之际遇上美酒,真是人间美事,可以放开肚皮喝。但是,在他喝醉后却犯了大错,去西王母的后花园偷吃了蟠桃,一连吃了三个。

当西王母发现东方朔偷吃桃子后非常愤怒,但是,东方朔的寿命早已注定,所以,不能判他死刑。于是,西王母把他贬到了人间,让他吃了一辈子苦。

那么,东方朔与汉武帝的关系如何呢?

一个是君王,一个是大臣,在外人看来,这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大臣协助君主,君主依靠大臣,相辅相成共同创造辉煌事业。但是,现实往往与人们的想象大相径庭,君主仍是君主,大臣只是大臣。所以,汉武帝刘彻一生从未重用东方朔。

有人说,东方朔一定是私下得罪了汉武帝,让汉武帝非常生气,所以,东方朔才不被重用。也有人说,皇帝一定怕东方朔比自己高出一等,怕有朝一日他能出人头地,怕自己没有脸再当这个君主。还有人说,东方朔和汉武帝是情敌,两人同时喜欢上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的眼中只有东方朔,汉武帝爱而不得,只得放弃心爱的人,所以,汉武帝不想重用东方朔。

汉武大帝为什么重用东方朔 东方朔是一匹好马(3)

其实,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推断汉武帝拒绝重用东方朔的原因:

首先,东方朔的性格幽默诙谐,他说话时,总是不以正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不是依托典故,就是用委婉的方法来表达。但是,汉武帝的性格却非常严肃,不苟言笑,从这个角度看,东方朔与汉武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试想,哪位皇帝会喜欢拐弯抹角的臣子。

其次,东方朔一直有隐匿于世的想法,汉武帝对此不敢重用他,如果东方朔在新政实施后离开,那当前的政治局面该如何发展?该如何收场呢?

总而言之,东方朔是一匹好马,但是,汉武帝却不是一个好伯乐。

汉武大帝为什么重用东方朔 东方朔是一匹好马(4)

然而,关于东方朔的传说还有很多,其中一件是这样的:

汉武帝游幸甘泉宫,看到驰道中有一只红色的小虫,牙齿耳鼻都有,但却没人认识。于是,汉武帝让东方朔来观看,东方朔看完之后回答:“此虫名叫怪哉。曾经,此地关押了很多无辜的人,众人哀愁怨恨,都仰首叹息:怪哉怪哉!”所以,此处必定是当年秦朝的狱所。

随后,汉武帝翻阅地图,果然如东方朔所说。但汉武帝又问:“如何驱赶这种虫子呢?”东方朔回答:“但凡有忧愁的人,以酒则解愁,陛下用酒灌它自然就消失了。”于是,汉武帝让人将虫子放置在酒中,过了一会儿这个虫子果然消失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故事,汉武帝斋戒七天,遣峦大带来数十名男女去君山寻不死药。峦大得不死酒而归。汉武帝想要喝时,东方朔说:“我能识别这酒的真假,陛下请看。”说罢便饮了一口。汉武帝烦怒想要杀了东方朔,东方朔说:“陛下如果杀了臣,那么,就证明这酒是假的;如果是真的喝了能够不死,那么,陛下就杀不死臣。”于是,汉武帝赦免了东方朔。

汉武大帝为什么重用东方朔 东方朔是一匹好马(5)

此外,后人为东方朔修了许多雕塑,其中一个就是东方朔偷蟠桃的雕塑,另一个是位于德州市陵县东方公园内的雕塑,即现在的山东省内。这座雕像被放置在东方公园里,是当地政府为东方朔而建的。毕竟,在古代,东方朔的智慧不仅可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还为汉代提出了许多治国思想。

因此,这个雕塑非常壮观,东方朔高昂着头颅,遥望着前方,他穿着长袍,胡子整齐。他的左手拿着一本竹简书,右手拿着一把长剑,这也暗示东方朔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

参考资料:

【《汉书·东方朔传》、《汉书·武帝纪》、《史记·滑稽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