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已记不得真正爱上喝咖啡是什么时候了,只记得最早的时候对咖啡并不太感冒,但后来却渐渐变成了每天不喝上两杯就会甚是想念的状态,就连路过街边的咖啡馆,闻到咖啡的香气都会忍不住驻足。是的,咖啡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1)

在家尝试过各种咖啡,从最基本的速溶咖啡,到快速使用的咖啡液,再到现在流行的手冲咖啡/ 袋泡咖啡 , 后来停留在了胶囊咖啡的阶段。相比之前的种种,胶囊咖啡在香气、口感以及快速获取方面确实是比较平衡的选择。

下图是我入手过的胶囊咖啡机,之前也写过相关的评测,但用久了之后难免又起了新的想法,充氮胶囊虽然保留了一些香气,但和现磨咖啡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2)

同时最近发现胶囊的价格已经有点好价难觅了,之前海淘还能买到不少价廉物美的胶囊,现在算算成本发现还是咖啡豆要更划算些,因为豆子的选择很多,新鲜感和可玩度自然也更高些。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3)

于是研究了一下胶囊咖啡机之后的升级之路,一般有两个选择,一是意式全自动咖啡机,二是意式半自动咖啡机,先来看看两者的差异。

全自动咖啡机

全自动咖啡机的优点非常明确:简单且品质有保证。因为内置了磨豆机,只需要添加咖啡豆,加入水和奶,一键操作之后就能得到一杯品质不错的意式咖啡了,高级点的机型会内置各种意式咖啡的预置程序,同样也是一键操作就能搞定。我们在一些咖啡店和酒店自助上常会见到意式全自动咖啡机的身影。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4)

半自动咖啡机

半自动咖啡机则更适合进阶的咖啡爱好者,相比全自动咖啡机那种一键的傻瓜式操作,更多了一些可玩性,包括研磨,填压,萃取,再到打奶泡,都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咖啡浓度自己把握,熟练之后能制作出最适配自己的咖啡口感。下图左边是不带研磨功能的,右边是带研磨功能的机型,从有没有豆箱上可以看出差异。从方便和美观度上个人更建议选择研磨和萃取一体的半自动机型,不用额外单独购置磨豆机,也不用考虑磨豆机的收纳问题,你的“咖啡角”整体看起来也会更美观。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5)

全自动还是半自动?

两者之间的选择还是要看自己的需求。比如我家就我一个人喝咖啡,一天最多也就两杯的量,如果直接上更昂贵的全自动咖啡机显然就不太划算了,当然如果家里人多,咖啡消耗量大的话那全自动就会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同时我也希望咖啡的制作过程中能多一些参与感和仪式感,而不是只能享受默认程序的咖啡,等有时间了还能学学拉花,挖掘出更多制作咖啡的乐趣,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半自动咖啡机。

半自动咖啡机的选购要点

市场上家用半自动咖啡机的可选范围非常大,从小几百的玩具机到大几千的专业机型都有,怎么挑其实还是有一点讲究的,不要单纯被各种唬人的外表所干扰,选择咖啡机还是要看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一:研磨

自制咖啡第一步是研磨,把咖啡豆研磨到适宜粗细的颗粒粉末状态,再进行下一步的萃取。所以选择时要注意下机器的研磨档位,不同的研磨档位代表着研磨粗细上的区别,拥有多档位研磨的机型既能制作出精细研磨的意式咖啡和中度研磨的滴漏咖啡,还能制作粗度研磨的美式咖啡,变化更多,也更能贴合自己当下的需求和口味。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6)

核心要素二:加热

加热模块是意式半自动咖啡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称其为心脏也不过分。萃取用的热水需要加热系统,打奶泡同样也需要加热系统,同时加热系统的好坏也决定了上述步骤成品的品质和稳定性。

市面上半自动咖啡机用的加热模块一般分为储水式锅炉,即热式锅炉和FTH发热体。

储水式锅炉又分为单锅炉,双锅炉和子母锅炉,这种类型常用于商用机型,也就是我们在很多咖啡店看到的大型咖啡机上,因为涉及到需要长时间的连续制作咖啡,所以对于商用来说,储水式锅炉会是更好的选择,家用这块我们就不展开了。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7)

即热式锅炉和FTH发热体常见于家用咖啡机,区别在于即热式锅炉的预热时间比较长,加热速度稍慢,且在蒸汽与萃取状态切换时需要对发热体进行降温,也需要额外等待一段时间,温度稳定性方面也会稍弱一些。

FTH发热体的预热速度很快,仅需3-6秒的时间,加热速度同样很快,连续使用水温也能保持稳定。在蒸汽与萃取切换时,不需要等待,即刻就能调整到合适的温度。温度稳定性高则更能保证咖啡的出品和奶泡的质量。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8)

另外咖啡萃取的最佳温度范围在92℃-96℃之间,加热快速的同时控温也很重要,所以建议入手带PID温控系统的半自动咖啡机,这样机器在制作咖啡的过程中就能实时监测温度,一旦温度发生波动就会自动调整,水温恒定了,咖啡品质才更有保证。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9)

核心要素三:萃取

对于半自动咖啡机来说,萃取压力是很关键的参数,而压力则来自于咖啡机的另一个核心部件--泵。咖啡机泵一般按照工作原理分为两种,一种是震动泵,多见于家用咖啡机,特点是价格低,体积小,但噪音较大。另一种则是旋转泵,特点是噪音小,体积大,价格较贵,所以多用于商用咖啡机。当然震动泵因为制造工艺和品牌上的差别,也是有好有坏的,尽量选择品控好的震动泵家用机型,使用体验上其实是不输商用机型的。

泵压提供了萃取咖啡所需的力量,但泵压也不是越高越好,一般来说萃取咖啡的最佳压力范围在9bar--15bar之间,压力过低则萃取不足,咖啡口感会偏酸;压力太高也会过度萃取,导致咖啡口感过于偏苦,所以压力维持在黄金萃取范围内才是王道。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10)

另外建议选择带有预浸泡功能的机型,预浸泡不会多花多少时间,但却能加强萃取的效果。因为预浸泡能提前湿润粉体使咖啡粉湿润膨胀,这样就能减少通道效应造成的萃取不均匀,看图应该就能轻松理解了。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11)

我的选择:

综上因素一番考量和对比后,我最终选择了宜盾普的半自动意式咖啡机,配置参数各方面都符合我的需求,使用FTH发热体和高品质的意大利15bar CEME ULKA电磁泵,还带有PID温控和预浸泡功能,关键价格还不到3K,和同类机型相比,这个性价比就很高了,也完全符合我的预算,下面就来分享下使用体验。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12)

机器的整体颜值很高,毕竟咖啡机用的时候是咖啡机,不用的时候其实就是装饰品,选择好看的总是没错的。奶白色机身非常百搭,放在我的深色餐边柜上还起到了一点提亮的作用,咖啡机旁边是我之前购买的零食箱,也是奶白色的,里面可以收纳一些搭配咖啡的小点心之类的,颜值上算是绝配了。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13)

机器的尺寸是长344mm;宽347mm;高410mm,高度包含豆箱,整体算是比较小巧的,因为我家餐边柜不算大,有些再大一点的机型就放不下了,所以在选购咖啡机的时候一定记得先提前考虑下预留的位置,最好量一下尺寸,以免买来之后不适配。

操控面板位于机身前方,四个金属机械按键是同心拉丝的纹路,在不同角度会有光线变化,还挺好看的。按键下方用中英文标注了功能,从左到右分别是单杯,双杯,手动定量和待机键。单双杯键是可以自行设置定量的,单杯可设置在25ml-60ml之间,双杯则可以设置50ml-120ml之间,可以按需设置。

如果想要萃取更长的时间,也可以使用手动定量按键,总之咖啡液的多寡可以随心调整,使用起来自然也更自由。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14)

按键中间的可视压力表也是颜值颇高,红色指针搭配颜色装饰条镶边,禁得起细看,萃取的时候我们可以实时观察压力状态,萃取压力能够实时被看见,仪式感十足。

咖啡机采用了意大利15bar CEME ULKA电磁泵,提供了低压预浸泡功能和9bar的黄金萃取压力,萃取时压力能稳定在9bar-15bar之间,咖啡出品的品质还是很稳定的。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15)

豆箱则位于机身上方,一次可以储存250g的豆子,也就是一包500g的咖啡豆可以倒两次,250g豆子大约可以萃取18杯意式浓缩,结合豆子的价格就能轻松算出每杯咖啡的大致成本了。豆箱侧面标注了不同的研磨档位,共分为1-15档,数字越大则研磨颗粒越粗,适合快速萃取,数字越小则研磨颗粒越精细,缓慢萃取更浓郁。当然萃取档位的选择也要考虑所选咖啡豆的烘焙度,一般来说3-5档的精细研磨对于意式咖啡来说是比较常用的。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16)

磨豆器采用的是食品级的不锈钢低速圆锥刀,低速低热研磨,尽可能的保留咖啡的原有风味。实际体验下来不结块也不飞粉,符合预期。同时刀盘是可拆卸设计的,可以定期拆下清洗,这样机器就能常用常新了。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17)

2300ml的大容量水箱位于机器背面,透明可视化箱体从侧面就能看到剩余水量,使用时记得使用纯净水,能更有效的保护机器水路系统。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18)

水箱上方还设计了一个提手,这点就非常人性化,像我这样把咖啡机放在餐边柜上的,装水箱的时候就可以单手从侧面操作了,而不需要反复搬动咖啡机,使用体验就很友好。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19)

随机附带的配件比较齐全,冲煮头,压粉器,不锈钢拉花杯,单份和双份的过滤杯各一个,以及清洁针和清洁刷。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20)

58mm的商用级别不锈钢冲煮头做工给人感觉相当皮实,黑色手柄的握感非常舒适,一握到手上马上就有种“咖啡师”上身的感觉~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21)

可以看到过滤杯上是单层超细的过滤小孔,萃取出来的油脂更绵密丝滑,且没有气泡。单双份过滤杯上方直径相同,下方容量不同,可容纳不同重量的咖啡粉,如果你习惯喝双份浓缩的话,那就直接装大号过滤杯即可。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22)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23)

下方积水盘分为了粉盒和水盘两个部分,上方不锈钢盖子可以取下,水盘内设置有红色浮标,当积水需要被倾倒的时候,红色浮标会浮出表面,提醒我们倒水。整体积水盘也可以抽取彻底清洁,内里还带有存物空间,可以放置不用的过滤杯和清洁针,整体设计还是很科学的。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24)

不锈钢蒸汽管位于机身一边,上方有提手可以操控,可360°转动,15bar压力泵带来的蒸汽还是相当强劲有力的,做拿铁或者卡布奇诺就很美味啦~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25)

蒸汽功能通过机身侧面旋钮操作,往内就是打开蒸汽,往外则是热水功能,在快速需要热水的时候非常实用。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26)

使用体验:

半自动咖啡机的使用步骤其实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复杂,所以大可不必望而却步,用过就知道不仅不难,还挺有趣,下面就来分享下。

先选择一款自己喜欢的咖啡豆,下图这款seesaw斑马是深烘的意式拼配豆,味道比较醇厚,带有黑巧和烤坚果的香气,比较符合我的喜好,如果你也喜欢深烘豆可以试试看。当然咖啡豆的喜好本就是很私人化的,且选择也非常多,这样也给自己在家做咖啡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27)

咖啡豆加入豆箱并盖上豆箱盖,调节研磨档位,一般在3-5档之间即可,同时检查水箱水量。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28)

将漏斗推入研磨器下方的支架,支架有固定作用,所以不用担心咖啡粉没接住会到处飞,然后轻轻下压手柄就会开始自动研磨了。正常站立就能看到研磨出粉的数量,可以随时快速暂停。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29)

下压出粉,放平停止,从动图可以清楚看到研磨的操控手法。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30)

咖啡粉的量可以自己控制,一般单份浓缩可用14-15g咖啡粉,双份则用20-22g咖啡粉。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31)

随后用压粉器将咖啡粉压平整,操作时可以将漏斗平放在桌面的边缘位置,用压粉器垂直下压咖啡粉,稍微用点力即可,最后观察下咖啡粉不能超过过滤杯内的MAX线标注就大功告成了。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32)

研磨和压粉的操作步骤只需几次就熟能生巧了,其实我还挺享受一边闻着咖啡豆萃取前的香气一边操作的过程,还挺解压的。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33)

下一步就是把漏斗装入咖啡机的萃取口,旋转固定手柄即可。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34)

选择自己想要的杯量,记得提前放置好咖啡杯~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35)

按键启动后FTH发热体和ULKA电磁泵就开始工作了,醇香的萃取咖啡液从冲煮头下方的牛角滤嘴流下,一瞬间屋内就芳香四溢了。这款咖啡机带有瑞士进口流量计,能稳定控量,确保精准水粉比,让萃取的风味恰到好处。同时FTH发热体加热水的温度基本恒定在93℃,温差±1℃,萃取效果自然也更稳定了。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36)

萃取时可以观察下机械压力表的变化,还挺有意思的。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37)

萃取出来的意式浓缩表面油脂很丰富,看起来绵密金黄,比我之前用胶囊咖啡萃取出来的咖啡液油脂要丰富多了,香气自然也是更上一层楼。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38)

一杯简单却醇厚的意式浓缩,加上一块焦糖饼干,就能给平凡的下午带来一份好心情。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39)

如果你偏爱拿铁或者卡布奇诺,那接下来就要操作打奶泡的步骤了,同样是先萃取咖啡液。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40)

在附带的拉花杯中加入冷藏后的冰牛奶,侧面有刻度提示,一般加入100ml到120ml的牛奶就可以。牛奶的选择也有一些讲究,蛋白质含量越高的打泡后的泡沫会更丰富,脂肪含量越高的,泡沫口感会更柔滑,这个各位自己尝试看看用不同的牛奶就会有感知了。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41)

得益于15bar压力泵的大压力加持,可以看到蒸汽棒喷出的蒸汽还是很强劲有力的。同时萃取和打奶泡之间可以快速切换,无需预热时间。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42)

打出绵密细腻的奶泡感觉还挺轻松的,后续打完奶泡记得用湿布擦一下蒸汽棒,日常保持干干净净,咖啡角才会更精致。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43)

拉花这个技能点我目前还没有点上,但加入微泡牛奶后的咖啡口感确实很赞。更多的花式咖啡自己可以根据网上海量的教程来研究下,周末有空的时候小花心思做一杯花式咖啡,去咖啡馆的钱就妥妥省下来了~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44)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冰美式也可以安排上,我比较喜欢先在杯中加入冰块和纯净水,然后直接萃取咖啡液入杯,这样不仅方便,最终还能得到一杯表面飘着诱人油脂的冰美式。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45)

这样的一杯冰美式又有谁不爱呢,早晨也可以快速做一杯装在便携杯中带在路上喝~想想就有点美滋滋的。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46)

最后:

胶囊咖啡机的快速和方便是其核心优势,但半自动咖啡机的可玩性和高出品也是胶囊机取代不了的,选择合适自己的机器就好。

选择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咖啡机(从胶囊到半自动的进化)(47)

在选择意式半自动咖啡机时记得认准之前提到的选购要点,同时结合自己的预算来做选择,在预算内尽量贴合功能性来挑选。3K左右预算的话,我还是很推荐这台宜盾普意式半自动咖啡机的,一体自带研磨系统,省去了配置磨豆机的麻烦;FTH发热体让萃取和打奶泡相当稳定流畅,提供了稳定和免预热的适宜水温;意大利ULKA电磁泵的低压预浸泡和黄金萃取压力也让萃取的过程更流畅高效;再加上高颜值的外观,整体的性价比还是挺高的。

最后提几个使用半自动个咖啡机时的注意点:

1、 勤做清洁,每次做完要记得清理漏斗内的咖啡渣,打完奶泡及时擦洗蒸汽棒,可以在咖啡机旁备一块擦布,这样打理起来更高效,稍微勤快一点才能保持咖啡机的常用常新。

2、 萃取前可以先出一次热水,冲掉上一次残留的粉和液体,同时让内部管路达到理想的热温度值。打过奶泡之后再放一次蒸汽,避免蒸汽棒因为奶液结块而堵塞。

3、 定期进行管路除垢和清洁研磨刀盘,加水时使用纯净水,减少水垢的产生。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不错,记得点个赞再走,海绵也期待你的关注,我们下篇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