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出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砌起七星炉,全靠嘴一张……”大家熟悉的沪剧《芦荡火种》经典唱段“智斗”,今天上午在故事原型的发生地常熟沙家浜响起。春来茶馆里的八仙桌、烧水用的七星灶和“胡司令”避难的大水缸,还有户外的芦苇荡、风雨亭,让上海沪剧院的演员们和景区游客在建党99周年之际,共同在情景里重温红色记忆、体验经典魅力。

80年代沪剧名家演唱会(沪剧芦荡火种又回到了)(1)

图说: 沪剧《芦荡火种》在演出中上海沪剧院供图

沪剧名角儿程臻、凌月刚等人刚刚在春来茶馆里唱罢“智斗”和“开方”,河岸边,沪剧名角儿钱思剑等人又唱起了“坚持”。草地上,上海沪剧院带来了舞台版的芦苇荡道具,与实景相映成趣。湖中央大片随风摇曳的芦苇,让人心旷神怡。

唱段之间,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穿插着为现场和直播的观众讲解起了《芦荡火种》与沙家浜的渊源。观众也许不知道,这里原名叫做“张家浜”,改名为“沙家浜”就是因为沪剧《芦荡火种》以及后来根据沪剧移植改编的现代京剧《沙家浜》。上海新四军“沙家浜”部队历史研究会会长刘石安也回忆道,当年剧团上下集体前往常熟20军59师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实弹演习,体验生活三个月之久,“战士们都说沪剧团是我们的第六团”。

80年代沪剧名家演唱会(沪剧芦荡火种又回到了)(2)

图说:茅善玉(右)和上海新四军“沙家浜”部队历史研究会会长刘石安上海沪剧院供图

今年是沪剧《芦荡火种》首演60周年,上海沪剧院重新回到故事发生地沙家浜。茅善玉感慨,沪剧人无论走得多远,都不会忘记与沙家浜的情谊以及创作《芦荡火种》的历程。1960年初,人民沪剧团首演《芦荡火种》,丁是娥饰阿庆嫂、石筱英饰沙老太、解洪元饰陈天民、邵滨孙饰刁德一、俞麟童饰胡传奎、张清饰郭建光。沪剧名家、名角同台献演,轰动全国。

80年代沪剧名家演唱会(沪剧芦荡火种又回到了)(3)

图说:观众观看沪剧《芦荡火种》上海沪剧院供图

当年,36名新四军伤病员的英雄故事,孕育出了现代沪剧《芦荡火种》、现代京剧《沙家浜》、交响乐《沙家浜》、电视剧《沙家浜》等。今日沙家浜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国家湿地公园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区里共有三代春来茶馆。第一代春来茶馆是历史上遗存的茶馆,演出所在的是第二代春来茶馆,此前电视剧《沙家浜》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景区内还恢复了沙家浜老街、刁宅大院、春来茶馆、江南小渔村等一批红色遗迹,增强了红色景点的可看性和教育性。

80年代沪剧名家演唱会(沪剧芦荡火种又回到了)(4)

图说:沪剧《芦荡火种》在演出中 上海沪剧院供图

据不完全统计,沪剧《芦荡火种》诞生至今,已先后演出700余场,观众人数超过100万。60年来,一代代沪剧人用心传承着《芦荡火种》,使它焕发出别样的时代光彩。这场沉浸式的演出,也让观众以沪剧为媒,从沙家浜的新四军史开始,汲取永不磨灭的红色力量。(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