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门前有块碑,据说是石阵村的修路碑,六年前我曾扒开草丛,擦掉上面的尘土,端详过它,当时并没有发现什么新的东西,近日,我把上面的碑文拓了下来,进行了研究和整理,发现原来它并不是老人们所说的修路碑,而是一块刘孝子昆仲墓志,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民间真实故事大孝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民间真实故事大孝子(石阵刘孝子的故事)

民间真实故事大孝子

在我家门前有块碑,据说是石阵村的修路碑,六年前我曾扒开草丛,擦掉上面的尘土,端详过它,当时并没有发现什么新的东西,近日,我把上面的碑文拓了下来,进行了研究和整理,发现原来它并不是老人们所说的修路碑,而是一块刘孝子昆仲墓志。

在林州乃至安阳,一提起五龙石阵村的刘家大院,几乎家喻户晓,说起刘家庄园,不得不提及刘振峰(有记载为刘振风)。刘振峰出身名门望族,是刘氏16代孙。刘振峰的父亲刘保珍曾任过知府,刘振风曾任南阳新野县训导、座补直隶光州县训导、中宪大夫、山西候补知府等。刘振峰二弟刘华峰、三弟刘晓峰均在京城举高官。刘振峰之子刘际昌曾出任山西省汾州知府,由于他为政清廉,当地百姓把他称为刘青天,所以当地有刘家三代知府的说法。由于刘振峰和儿子都喜欢戴一顶毡帽,所以在当地都管刘际昌叫“小毡帽”,管刘振峰叫“老毡帽”。

除了“小毡帽”家族以外,石阵村刘氏家族自明清开始就出了很多名人,如三门十六世刘启彬曾当过海防司马,刘启彬的兄弟刘启中(字芝田),也是学富五车,声振乡邻,曾做过候选州佐等职。

刘启中一共四个儿子,长子叫做荣堂,二子叫做树堂,三子叫做榘堂,四子叫做云堂。刘启中当年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终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后辞职还乡,不幸于癸未年春离开了人世。

刘启中的四个孩子都很孝顺,他去世后兄弟四人争着为父亲守孝,但因长子荣堂身撄家务,四子云堂甫离怀抱,于是二子树堂和三子榘堂一起向母亲请求去父亲坟前守孝。

从此,弟兄二人在父亲的坟墓旁边搭建了一间茅屋,从早到晚,寸步不离,并且一直穿着丧服。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每天三次为父亲上香供饭,从不间隔。为重温父亲生前的谆谆教诲,兄弟俩坚持有余力则学文,每日在拜祭之余,在坟侧读书学习,就这样经历了三暑三寒。

转眼三年孝期已满,亲戚朋友都来叫兄弟二人回家,但兄弟二人在坟前长跪不起,始终不愿离开父亲半步。最后在众人的轮番劝说下,二人才恋恋不舍的返回家中。

第二年,弟兄二人在多次考试中屡试不爽,被十里八乡的百姓啧啧称赞。后人为了弘扬孝子的孝行,让后世子孙永远学习忠孝文化,亲戚朋友及邻里乡党,包括全县的有识之士,共同在当年孝子行孝之处立下了这块孝子碑。

以上文章由“薛帅”原创,“结香树的传说”编辑整理/头条首发,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淇河两岸(qihe5i,更多精彩故事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