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开学第一课演讲(开学第一课孟子讲王道)(1)

开学第一课,孟子就讲了个故事。 故事是说齐宣王的。有一天,有人牵着一头牛从堂下走过。牛边走边流泪,浑身哆嗦。齐宣王问:这头牛要牽到哪里去?那人说:牵去宰了,用它的血来衅钟。当时,如果用青铜造了器物,比如钟,就要杀动物,拿它的血涂抹缝隙,叫衅钟。如果打仗,则要杀俘虏,用他的血涂抹战鼓和军旗,叫衅旗、衅鼓。那牛虽然不会说话,却也知道死到临头,所以流着眼泪哆嗦。

齐宣王说:放了它吧!我实在不忍心看它哆哆嗦嗦的样子,毫无罪过却要去死!那人问:废除钟的仪式吗?宜王说:那怎么行!换只羊好了。结果就换了羊。讲完故事,孟子问:有这事吗?齐宜王说:有。面子说:老百姓都认为大王小气。宜王说:可不是嘛!不过齐国再小,寡人也不至于连一头牛都舍不得。实在是不忍心看着它哆嗦地无罪而死,这才换成了羊。

孟子说:老百姓这样讲,并不奇怪,毕竟是用个头小价钱低的,换了个头大的。何况要说“无罪而就死地”什么的,牛和羊又有何区别?齐宣王笑了。他说,寡人自己也讲不清是怎么回事,看来也只好让老百姓说寡人吝啬了。孟子说,没关系。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大王只看见了牛,没看见羊。看见了羊,同样也会于心不忍的。这种不忍之心就是仁啊!

仁很重要。后面我们还会讲到,孟子认为,仁是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一个真正的人,是一定要有仁爱之心的,合格的国家领导人更是如此。反过来也一样。一个人如果有爱心,那他就是善良的人,有道德的人,值得尊敬的人。一个领导如果有爱心,就会得到拥护,享有威望,甚至成为普天之下的人民领袖,世界之王。 这就是孟子的观点。所以他对齐宣王说是心足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这里要求却更高:首先得是合格的元首,受到本国人民的爱戴;进一步则要让自己的国家,成为众望所归的学习榜样和道德楷模这样的事业就叫王业,实现王业的政治路线则叫王道。

什么是开学第一课演讲(开学第一课孟子讲王道)(2)

孟子是主张王道的,所以他要培训国王。齐宣王却没有这个理想,心里也没底。实际上他的想法是成为超级大国和世界霸主,在当时的国际社会称霸,当各路诸侯的带头大哥,这样的事业就叫霸业,实现业的政治路线则叫霸道。霸道,才是宣王想听的课。

开学一天,要求进步的宣王让孟子讲霸道。孟子却顶了回去,他说我不会。孔子的学生要讲王道,不会讲霸道。实际上,只要爱护人民,实行仁就能无敌于天下。宣王没有办法,只好装出萌萌的样子,羞答答地间问:像寡人这样的,也能成就王业?孟子说:能官王间:先生怎么知道?孟子讲了上面的故事。然后说于心不忍就是有爱。有这份爱心,就能够实行王道呀!宣王被夸得满通红,不好意思地说:听先生这样一讲,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当时没想太多,就那样,爱心呀仁政呀王道呀什么的,都没想过,好像也做不到嘛!

孟子说:不是做不到,是不想做。宣王问:做不到和不想做,有什么不同?孟子说:“挟大山以超北海,语人日: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日: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太山就是泰山,折技则有三种解释:一是折取树枝,二是按摩搔痒,三是弯腰行礼。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说自己不能够把泰山夹在胳膊下面飞过北海,那是真不能。为老人做点小事,比如折根树枝呀,按摩搔痒呀,鞠个躬呀,也说不能,那就不是不能做、做不到,而是不想做了。

什么是开学第一课演讲(开学第一课孟子讲王道)(3)

真有那么容易吗?有,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段话的第一个老和幼都是动词。因此,老就是把自家的老人当老人,赡养孝敬;幼吾幼则是把自家的孩子当孩子,疼爱呵护。老吾老以及人之者,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就是:赡养孝敬自家的老人,由此想到人家的老人也是老人,于是就像对特自家的老人那样养孝敬;疼爱呵护自家的孩子,想到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于是就像对待自家的孩子那样疼爱呵护。如果所有的政治措施都从这一原则出发,成为世界之王就易如反掌了。

什么是开学第一课演讲(开学第一课孟子讲王道)(4)

相反,接下来孟子又说,如果仗着自己人多势兵强马壮,发动战争侵略别国,横行霸道却想成为世界之王,那就等于爬到树上去抓鱼。宣王说:有这么严重吗?孟子说:只怕比这槽糕得多。没错,齐国是很强大,但也只有天下的九分之一。以九分之一的力量去跟其余九分之八为敌,想想是什么结果?齐宣王吓出一身冷汗来。他说:寡人现在头昏脑涨,先生的道理还不能听得明白。不过寡人虽然智商不高,还是意继续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