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中间,有口老井,毛石砌成平面呈四方形,井台要比四周高些在井台东侧,有一座饮马石槽,从井台提水上来,可通过中间的流水槽,直接灌入饮马槽,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回忆乡土的散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回忆乡土的散文(井乡土散文)

回忆乡土的散文

村子中间,有口老井,毛石砌成。平面呈四方形,井台要比四周高些。在井台东侧,有一座饮马石槽,从井台提水上来,可通过中间的流水槽,直接灌入饮马槽。

老井不知是什么时候修的了,但村里人吃水,都是来这一口井挑的。一副扁担,两只铁皮水桶,这是每家的标配。

从三四米深水井往上提水,需要力量,更需要技巧。两只脚要叉开,稳稳站实在井沿边上,然后用扁担钩,勾着空水桶,伸到井里的水面,憋住劲儿,猛地将扁担一挥,水桶侧平躺着,水便灌入桶中,待水满时,桶即立着,沉入水中。借助水的浮力,两手紧提扁担,此时,水桶已跃到井深一半高,再一使劲,满满一桶水,就提到了井台以上。如此再来一次,一担水即好。年龄小的,或经验不足的,在井水里折腾多次,也不能盛满水桶。

而挑水,也是需要勇气的。一般,村里十四五岁的孩子,就开始学着帮家里挑水了。挑不满两整桶,可挑两多半桶。而且,刚开始,肩膀都会被磨破,才能学着平衡。娇生惯养之辈,是无法很好地挑一担水到家的,肩膀越软,越直不起来。

水乃生命之源。无论天旱与否,老井里的水位,从未见下降过。她,滋养了整个村子的全部生命与生灵。那个年代,村里没有自来水,也没有自家压水井。都是靠挑老井里的水,洗菜,熬粥,做饭,洗衣裳。

一般,家家会准备一个或两个大水瓮,陶土烧制的。为防止耗子跳入,或遮挡灰尘,瓮上要盖上一个苇竿做的篦子。勤快的人们,会在天不亮时,就早早地去井台上,挑水,把自家的水瓮灌满。还不影响一天农活儿的劳作。

老井里的水,总是那么多,那么清冽。小时候,没出过远门,总觉得老井里的水很甘甜,不论冬夏,都不用喝烧开的热水,都是趴在水瓮边,用瓢一舀,咕咚咕咚,一次性,喝个饱。再大一点,出来上学,相比较之下,才知老家井里的水有些咸。特别是烧开水后,锅底总有一层白色的浮垢,那是盐碱的产物。但不管怎样喝老井里的凉水,哪怕是寒冷的冬天,也从不闹肚子。

老井,除了滋养村里人,有时候,又很显神秘。小时候,不论因为啥事,吓着了,浑身无力,无精打采,家里人就知道是丢了魂儿了。妈妈会在我的后背上,用别针把一块方形的红布别上,然后,从井台边,开始吆喝我的名字,一直到家。这也就是所谓的叫魂儿。自从在课堂上学过鲁迅先生《踢鬼》的故事后,才知道是迷信,但叫完魂儿后,总是觉得很管用,也不再无精打采。魂儿回来了。

特别是,当村里哪家的老者亡故后,晚上,报庙时,捏眼吹的吹鼓手在路过井边时,总要停下来,附近住的热心的人家,会抱出一堆柴火,点上,于是,吹鼓手们会使劲地吹上一会儿,吹毕,顺便暖暖冻僵的手指。接着,报庙的亡者的儿孙们,侄子侄孙们,都会驻足,并跪下来,一起磕头,向老井致敬!

我一直不明其中的就里,或许,他们是为了向老井祈祷,祝愿亡者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自有村子以来,老井就在,但老井从未居功自傲过。夏天里,天气热,放马回来的人,会在井边的石槽上,用冰凉的井水将马饮饱!冬天里,天气寒冷,井台四周,泼的水,都会冻成白乳状冰凌,是我们孩子们天然的滑冰场。上了井台,再滑下,一滑老远,然后再上去,如此反复。有时,路过的大人们,担心孩子们不小心掉入井里,总会训斥几句,以示提醒。但冬日里属于童年的快乐,却总是那么饱满,做梦都能听到发自内心的无暇笑声。

而牛马们,就没这么幸运了。冬天里,上井台喝水,它们都是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地。而且必须钉上铁掌,否则,很容易滑倒,劈了腿。

冬闲的时候,人们在挑满家里水瓮、饮了牲畜以后,也顾不上吃早饭,总会站在井台的周边,东家长、西家短地聊个不停,还有不少,把从外面听来的不一定确实的消息,说来和大家分享,这时,听得来劲儿的人们,总会主动奉献出一锅旱烟,算是对兴高采烈讲说者的鼓励和褒奖,直到家里的炊烟升了又熄灭,家人催了又催,才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选择回家吃早饭。

当然,老井也有生气、想不开的时候。村里有妇女因为家务事,或婆媳矛盾,吵了架,动了手,想不开,会选择跳到老井里,结束自己的生命。待家人发现,从井里捞上来时,已没气息。斯人已逝,活人还得活着。但老井,总觉得是自己的罪过,人们吃水时,会觉得晦气,老井也跟着蒙羞。

一直到长大,总觉得老井里的水,是吃不完的。但随着近些年,村里人大面积种植蔬菜,地里,打了很多机井,而且,越钻越深,很多都钻到了二三百米深,水位越来越低。

老井再也耐不住了,就如气数已尽的老者,再也冒不出水了。也如挖了眼珠的眼眶,显得那么空洞,没有了往日的生机和神气。

是时代发展太快,还是老井真的老了?不再适应新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后来,听村里人说,老井里再也没水可挑了,人们也用不着她了,都安上自来水了。人们怕小孩不慎掉入,把老井也用土填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