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草不黄俗话说531《打横爬:屋顶漏水是“国标”》中说,“打横爬”是“打横泼”,高思新先生说相当于“扯横皮”,由此想起“扯皮拉筋”的事来(其实“泼”亦“痞”也)扯皮,川渝也说“撕皮”,民间还有“老太婆吃腊肉——要撕皮”的歇后语腊肉皮硬,难于煮(火巴),老太太牙不好,只好撕掉皮子再吃肉拉筋,或说“扯筋”我们要讨论的是:扯皮和拉筋是什么结构?动宾式还是联合式?其结构的不同,自然影响对其真正意思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老祖宗留下一句老话病从口入?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老祖宗留下一句老话病从口入(扯皮拉筋儿各顾各)

老祖宗留下一句老话病从口入

我们在草不黄俗话说531《打横爬:屋顶漏水是“国标”》中说,“打横爬”是“打横泼”,高思新先生说相当于“扯横皮”,由此想起“扯皮拉筋”的事来(其实“泼”亦“痞”也)。扯皮,川渝也说“撕皮”,民间还有“老太婆吃腊肉——要撕皮”的歇后语。腊肉皮硬,难于煮(火巴),老太太牙不好,只好撕掉皮子再吃肉。拉筋,或说“扯筋”。我们要讨论的是:扯皮和拉筋是什么结构?动宾式还是联合式?其结构的不同,自然影响对其真正意思的理解。

一、“扯皮”的意思

(一)释义

指无原则的争吵;不负责的推诿。

他不能再和她扯皮下去,要寻找一条脱身的道路。(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六)

依我看,不如不办好,免得淘气。几家人家搞到一起,净扯皮。(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

相关的词语有:

【扯皮条】毫无原则地争论不休。官话。这种~、混日子的风气,要到什么时候才算完结?

【扯皮子】喻办事拖延时日,或不负责任地推诿。路明《情况反映》:“这个单位的领导,一人一个脸,遇到就,结果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语海

【扯皮绊】扯皮,闹纠纷。①西南官话,四川成都。克非《火星,闪闪到天明》:“穆青林、穆顺南,要是因此而生隔阂,~,水磨还办得兴旺呀?”《四川方言朗诵诗老陈坐车》:“一面~,一面伸起颈子看。”贵州大方。②湘语,湖南。孙建忠《甜甜的刺莓》:“啊,竹妹,你又同向塔山~了?”李岸《父子风流》:“多年以来,月仙和晓豆正扯着皮绊,小两口至今没有圆房。”

【扯经扯绊】喜好争讼。西南官话,云南镇雄。

“皮绊”,矛盾、纠纷。

【皮绊】(1)矛盾;纠纷。湘语,湖南。《湖南戏剧选牧鸭会》:“糟糕!这会闹出来了。”沈从文《福生》:“在学堂中已有了,曾斗过口的学生,会一出大门就寻衅相打动起手来了。”(2)扯皮的事。西南官话,贵州桐梓。

【扯皮割裂】吵架;闹纠纷。西南官话,贵州沿河。

【扯皮袄】扯皮。西南官话,四川成都:安心~么,你们就摊开来扯呀!

【扯皮褂子】喻指吵架、扯皮。西南官话,四川成都。克非《春潮急》:“刚才那股安心扯坏皮褂子的劲仗,早烟消了一多半。”

【扯皮拉筋】纠缠不休。西南官话,四川。殷春树《下等公民》:“觉悟都不那么高,避免,抓阄团,也顺乎自然。”湖北武汉。贵州大方。

(二)“扯皮”一词出现的年代

“扯皮”一词,早先在宋代已经有,但可能不是现今的意思。

问:“身手作罪横罗口舌时如何?”师云:“看锢鏴着生铁。”云:“知过后如何?”师云:“望烟寻食地,错入~家。”(宋赜藏主辑《古尊宿语录》卷三十八)

原文大意是:望着有炊烟的去处寻找吃的,结果却到了“扯皮家”。 “扯皮”可能是“硝匠家”,即手工制革作坊家(皮革鞣制叫“硝皮”。从业者叫“硝匠”)。

清陈凤占《方言巧对》“六鱼”云:

来对往,动对居,刻薄对谦虚。~对破脸,过后对当初。矮亸亸,胖都都,乱搞对昏铺。一饱万事足,十大九不输。庙中猪火各有主,天下阴阳共本书。放狗撵山,钱归别人冤归自己,引鬼入宅,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这个“扯皮”跟现在意思已经是一样的了。陈凤占,名世昌,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0)贵州大定(今大方)六龙人。

(三)“扯皮”流行区域

根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扯皮”一词流行区域大致是:

扬州(江淮官话),太原(晋语),长沙、娄底(湘语),萍乡(赣语)

二、“扯皮”的结构及释义

从陈凤占的“扯皮对破脸”和“没得皮扯得”看,是把它作为动宾结构。但从广安话“我不跟你皮扯”及“扯皮子”(参扯把子、吊膀子、散塞子等结构)看,“扯皮”又是联合式结构。再加上“扯”有“蛮横”义:

【扯】(说话、态度)蛮横,不讲理。西南官话。四川成都:好~,惹不起!

【扯师】爱与别人争吵或无理取闹的人。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扯拐】故意捣乱;闹别扭。西南官话,四川成都:我说啥她说啥,从不跟我~。李一清《立夏小满》(三)(口夜),你硬是安心么?贵州沿河:他是在~,你教训他一下。

【扯拐匠/将】

【扯客】常和别人争吵的人。西南官话,四川成都:倒霉!遇到你这个~。

“扯”的“蛮横、不讲理”义,当与“伤憎侵谮→侵谮叹讪敦僤娺叱→敦娺叱”系词关联。

我们认为,“扯皮”即是“扯泼”;程度再深点就是“扯横皮”。“皮绊”之“绊”,正好是“皮”的上一级(冯弸→绊愤烦菐泼→菐泼皮。草不黄俗话说37《“白”变之身(二十一)--打白唦气》)。同理:“扯横”也该是同义复词。

结论:“扯皮”应该是同义复词,而民间往往将其作动宾结构用(扯皮∶撕皮)。“扯皮袄”之类是民间将扯皮之“皮”理解成“皮子”之“皮”而衍生的。

三、扯经 扯横 扯筋 扯横筋 扯皮拉筋 扯皮撩筋

【扯经】用锁杂事纠缠;起哄争吵。西南官话,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词》:“昭人谓以杂事相纠缠不清或无理起闹斗嘴皆曰~。”

【扯筋】(1)吵架;争论;闹纠纷。①西南官话,四川成都:两口子闹来耍,那回又当了真?|我们两个为学习上的事经常~。许伽《流沙河的侧影》:“我们在山区都听说到你和何洁~的事了,咋个搞的呵?”云南昆明:莫~了,还是来讨论正事吧。|一伙人在那里~,闹得沸反盈天的。云南永胜。贵州大方。②湘语,湖南长沙。杨志淳《一个好》:“就是那个毛毛不该生,搞到一屋人尽~。”

(2)多费口舌。晋语,陕西米脂。柳青《种谷记》:“指苦还找不到对象?何苦和他们~?”

(3)纠缠。中原官话,陕西南部。

【扯横筋】狡辩;不讲道理的争吵。西南官话,四川成都:~的人,我跟你说不清!化石《潘家堡子》:“莫要~,我说过,分配没得你的事。”

【扯横条】不讲理。西南官话,贵州桐梓。

四川师范大学周及徐先生认为“扯经、角孽”跟佛教有关(参草不黄俗话说《打架角孽结梁子》)

广安话或说“我不跟你扯横”“难得听你横起扯”。横,横蛮。因此,“经、筋、拐、纠”,当关联“扯横”之“横”:横→经筋→拐(扯拐)纠(纠纷)。

“扯皮拉筋、扯皮撩筋”之“拉、撩”,也是“不讲理”的意思。

【拉】不讲理;把不是自己的东西赖为己有。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也就是说“拉,赖也”(拢→拉→赖。《集韵董韵》:“拢,掠也。”)。“赖皮”以及川渝的“杂皮”等之“皮”,“痞也”;痞跟“泼”没什么两样。因此,它们都是同义复词(草不黄俗话说81《杂皮杂二哥 操哥操社会》、271《青皮与杂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