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理乐 伯乐快乐教育 图/互联网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报各类兴趣班,其中下棋是最常见的一种。因为人们认为多下棋可让人变得更聪明。

但家长们常遇见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一次性交了几千上万元的学费,可是孩子兴趣不高,进步很慢,甚至不能坚持。

本文将解答您的这些困惑。

棋类选择

选择孩子喜欢的棋类很重要。先了解一下各种棋类的特点。棋类有很多,主要有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这是父母们比较爱选择的棋。棋类的共同特点是可以锻炼逻辑思维,提高计算能力,让孩子爱上动脑筋,爱上思考问题,也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最简单、最容易上手的是围棋,只有黑白二种子,规则也简单。但最复杂的也是围棋,因为围棋需要很强的计算能力,要下好不容易,而且下围棋的时间很长,十分枯燥。不推荐将围棋作为孩子最早入门的一种棋。

儿童学棋先学什么棋(孩子学下棋有讲究)(1)

引导孩子下好棋,兴趣是最关键的一步。后面我会详谈如何激发孩子下棋的兴趣。

不宜太早

学下棋不易太早,这是由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决定的。6岁以内的孩子想象力特别丰富,爱听故事、笑话,但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国外幼儿园一般不教数学、主要让孩子们画画、唱歌、听故事。国外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远比中国学生差,这是因为他们的小学教育花了很多的课时在艺术、音乐和母语上,数学并没有那么重要的位置。但是,国外的数学家却远比中国多。

抽象运算能力通常在10岁以后得到发展。我不太建议学前儿童系统地学习下棋、尤其是围棋,在家里与父母玩一玩就可以了,不用报棋类兴趣班。

当然,也有例外。我见过一个5岁的小孩对下棋特别感兴趣,常见的象棋、围棋都很喜欢,上完了培训课还要找人下,下棋时特别专注。这类棋童应该尽找培养。有些孩子到了小学对棋类也没有感觉,他们更喜欢绘画、想象等等,对他们的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培训更好。我不建议让学龄前孩子系统地学象棋、围棋,更不要强迫孩子学下棋,因材施教最好。

兴趣引导

1. 从易到难

家长们最终希望引导孩子学下围棋、下象棋,但这几种棋对于初学的小朋友来说太复杂、太难,不容易坚持。

强烈建议从黑白翻转棋、五子棋、斗兽棋、军棋等十分简单的棋类开始。这些棋类不仅规则简单,容易上手,有的还有较强的趣味性,比如斗兽棋、军棋。

2. 多赢少输

这一点可能有人会不同意,担心孩子骄傲自满。这种担心不无道理。的确需要把握输赢的度,但刚开始学棋的时候,还是建议让孩子多赢,因为,体验胜利,收获成就感是我们爱好任何一件事情的重要原因。

当然,要让孩子赢得合理,而不是简单地让子。

比如,孩子学会了一新招并正确使用的时候,我常常故意没看见这一招,结果被孩子打败。最后,我还不忘给孩子作总结:“你这一招真厉害(不要说你真厉害),以后我要小心点”。通常,我不采用让子的形式与孩子下棋,因为随意让子会让孩子产生错觉,别人理应让着他。我们应该让孩子尽早明白,一切都得靠自己去争取。也要适当地打败孩子,不能助长骄傲。永远要告诉孩子“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3. 制造趣味

我家的棋,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孩子可以任意地修改、创造规则。这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

我与孩子最早下五子棋的时候,我发现孩子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将五个子连成线。后来,孩子有了一个奇思妙想,问我为什么一次只能下一子,能不能一次下两个子、三个子。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于是我俩把各种下法都试了几遍。结果孩子惊喜地告诉我一次下的子越多越容易实现五子连线,而我却发现一次下两个子对他来说目前是比较好的一种模式,降低了难度,增加了趣味性。有时候,孩子会把童话世界中的人物安放到棋中来,并给它赋予一种超能力,孩子常靠这个“特种兵”打败我。

趣味性的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下棋的兴趣。当然,你还可以想出更多的办法,让孩子体会到下棋的乐趣,又脑洞大开。

兴趣引导阶段,建议父母在家里陪孩子下就可以,这个时候还没有必要找专业的老师。专业机构的老师的棋艺水平可能不低,耐心或许不差,但并不一定了解儿童心理学,不一定有方法引导孩子的兴趣。过于死板、严肃的教学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兴趣。

提高进阶

等孩子爱上下棋后,就需要找专业老师指导或者利用网络视频教材自学,常找人练,多打比赛。另外,找个大师当作榜样、偶像也是十分重要。对于前面提到的那个5岁爱下围棋的小孩,我建议他妈妈给孩子找一些关于围棋大师吴清源的书或者视频。

儿童学棋先学什么棋(孩子学下棋有讲究)(2)

最后,建议购买便携些的棋,以备在旅行的路上对弈。这还可以让孩子在长途的旅行中安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