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小白’哪儿去了?”“刚刚切料的时候,它还回来吃过下午茶。” 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如果问起今天的故事主角“小白”,一定会有人满脸宠溺地告诉你:“刚见过它,又走了,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4月22日,记者在红山森林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见到“小白”,一种在江苏颇为常见的鸟类——白头鹎。它和其他白头鹎很不一样,一到饭点就爱回救护中心蹭吃蹭喝。救护中心陈师傅忙活起切水果的工作,给尚在救护中心“学习”的野生动物们准备伙食了。此时,“小白”竟不请自来,探探脑袋,毫不客气地自顾自吃起来。“它老是这么干!”陈师傅嗔怪。 “‘小白’会留下来,完全是巧合。”救护中心技术主管陈月龙说,去年4月,这只白头鹎还是雏鸟,非常小,几乎没有羽毛,救护中心一点点喂大它。养到可以回归自然,它却因意外在放归前飞羽折损,只能继续养着。可等飞羽养好,“小白”已经错失融入同伴的最佳机会。就这样,“小白”成了红山森林动物园的“留级生”,逐渐忘记“我是一只鸟”这一事实。

宠物鸟是如何训练的(江苏爱鸟周带您走近这只)(1)

昨天救护中心欢送的“毕业生”林雕,身体素质优秀,最重要的是害怕人类,完全符合回归自然的标准。“小白”身体考核也达标,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人类毫无畏惧,在心智认知上“搞不准自己的定位”。现在,“小白”每天不定期回来三五次,每次十几分钟。 “认知不清,一般只会发生在雏鸟被救助的情况。”陈月龙介绍,救护中心去年共照顾了900余只野生动物,救助过程中,他们还会特别注意避免它们亲近人类。因此,救护中心极少有“留级生”,只要符合回归自然的要求,都会放归野外。

宠物鸟是如何训练的(江苏爱鸟周带您走近这只)(2)

“小白”这样的野生动物可以和人类共享城市空间吗?“白头鹎在野外的活动范围也不算广,‘小白’主要生活在动物园内,大家都熟悉它,待它友善,所以大家不会太担心它遇到危险。”陈月龙认为,野生动物和人类应有的距离,取决于人类对它们的友好程度,如果人类对野生动物越来越友好,那么其实野生动物也可以和人类共享自然资源,并不一定要离得很远。 “小白”机缘巧合不害怕人类,反而促成救护中心近距离观察白头鹎的机会。通过观察它的粪便颜色和活动情况,救护中心发现“小白”回“学校”的次数还是很多,但每次逗留时间变短,且开始拥有野外觅食的能力,“期待它在不断成长中和周围鸟类有更多接触,融入野生动物的世界。”陈月龙说。

宠物鸟是如何训练的(江苏爱鸟周带您走近这只)(3)

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介绍,4月22日至4月28日是南京市“爱鸟周”,动物园举办了以“爱鸟护鸟,万物和谐”为主题的活动,既有“助它重返自然”野生动物救护活动,放归了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林雕,也有50名观鸟爱好者,分组在紫金山、六合湿地、鱼嘴公园等适宜野生鸟类生存的点开展为期24小时的鸟类集中观测等活动,旨在增进市民对于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的了解,宣传爱鸟护鸟理念,增强市民生态意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近年,江苏努力为鸟类生存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局长周雯告诉记者,2010年至今,南京市累计完成绿化造林11.5万亩、修复沿江湿地7600余亩。2020年,南京市沿江造林4000余亩,林木覆盖率和自然湿地保护率均位居江苏省第一。“南京不仅为往来候鸟、定居鸟类青睐,也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周雯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文 滕升智/视频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