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的学习笔记©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教师、第21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精彩科学人”发起人、《加油向未来》实验支持、科学实验大玩家陈征博士在抖音拍了一段视频(他的抖音号:875634708,大家可以自行查看),试图解释一个现象:

为什么同样是溜娃,他自己满头大汗,其他人就没事呢?

他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胖。

然后开始上“科学解释”:

身体的发热功率正比于体重,即正比于身高3次方;而散热功率正比于人体表面积,即正比于身高2次方。

若体重从60公斤增长到80公斤,体重增长了1.33倍,但表面积只增长了不到1.21倍,也就是发热功率上去了,散热功率没上去,当然就容易热,就容易流汗。

这个解释很科学吧?

不好意思,他在胡说八道。

首先,只要找到跟他身高体重一样甚至比他大、但是流汗比他少的人,就对他这个理论模型完成证伪,理论立刻破溃。这种人难找吗?

不要盲目迷信要懂得科学怎么理解(让博士手把手教你怎么科学地迷信)(1)

感觉到了吧?

随便对【现象】找个【理由】,任意建立因果关系,这妥妥的就是迷信。

陈博士这种随便抓个理论来解释,建立因果之随意,从本质上说,与古人认为雷公电母是打雷的原因没有区别,都是迷信。

当然,绝大多数人不可避免在生活中多少都会有些迷信,因为去找理论、数据支持,严格证伪证实成本非常高,大多数情况没有必要,一定程度的迷信并不影响生活。

但是陈博士的糟糕在于:他的解释披着科学的外衣,用数理逻辑的外壳进行包装,表面看似很科学,内核却一塌糊涂,这种东西危害相当大。

因为这会对思辨、逻辑能力较弱的人产生一种“权威”、“可靠”的印象——毕竟自己又不懂,而且人家都用数学物理作为手段推演了,还能不科学吗?不由得产生一种“不明觉厉”的幻觉,好像在混沌之中看到了思想的曙光,解开胸中疑团,这类人容易腿一软就跪拜在“科学”的圣光之下。

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很多人在解释现象的时候想当然地找科学依据,只要沾科学的边,就觉得自己解释透了,就很科学了;同时把科学当成了宗教,只要感觉有科学味道就统统纳入“很正确”的系统,不允许质疑。

这种人特别容易被收智商税,因为只要在任何东西上加一个“科学的糖衣”,那Ta就欣然接受,甚至不容置疑了。

你看那些宿便理论、酵素理论、酸碱体质理论、亚健康理论……哪一个不是“感觉很科学”的迷信?在这些领域上挣钱和收割的韭菜还少吗?

不要盲目迷信要懂得科学怎么理解(让博士手把手教你怎么科学地迷信)(2)

不要盲目迷信要懂得科学怎么理解(让博士手把手教你怎么科学地迷信)(3)

不要盲目迷信要懂得科学怎么理解(让博士手把手教你怎么科学地迷信)(4)

不要盲目迷信要懂得科学怎么理解(让博士手把手教你怎么科学地迷信)(5)

当然我也理解陈博士。他是学物理的,对生理学知识缺乏很正常,而且人难免会有路径依赖,手里有锤子看啥都是钉子,习惯了物理就啥都用物理模型解释。

不要盲目迷信要懂得科学怎么理解(让博士手把手教你怎么科学地迷信)(6)

但是既然是科研工作者、教师,既然在做科普,基本的科学精神还是要秉持,在确定因果关系的时候多一点慎重和思考很有必要,否则很容易培养出一些“科学教徒”,这才是对科学极大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