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欢乐颂》中,樊胜美大学毕业后虽然拿着一万多元的月薪却一直没能攒下钱,原因就在于每次领到工资后,第一件事就是转钱给父母。

她的哥哥已经三十多岁了,不但结婚买房还需要妹妹赚来的钱,生孩子后学费和生活费都由樊胜美来出,在外面惹事了还要樊胜美花钱摆平。

但凡没有钱时,父母和哥嫂就会想到樊胜美。而当樊胜美的父亲由于身体原因住进了医院,儿子却一分钱拿不出来,最终这一切还要樊胜美来买单。

同样是父母的孩子,为什么樊胜美的哥哥能够做到对父亲生病熟视无睹,樊胜美手中没有积蓄,宁愿借钱也要给父亲治病?

一位65岁的老人说,人到晚年才明白,生儿生女真的不一样。

她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76岁老人的晚年感悟(人到晚年才明白)(1)

很多家庭都追求儿女双全,儿子成年后能立事,未来能够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而女儿则是父母的小棉袄,在细节上能给予长辈们更多的关怀和温暖。

孩子们还小的时候,看不出来有多大差别。但等到儿女各自成立了家庭,父母渐渐老去,区别就显现出来了。

65岁的王奶奶有一双儿女,儿子从小学习就好,大学读了985院校,毕业后留在一线城市工作。女儿不爱学习,勉强读了大专,因此就留在了王奶奶夫妻身边。

从前,王奶奶动不动就炫耀儿子争气,看见“没出息”的女儿时就忍不住摇头。正是因为这件事,儿子结婚时买房,王奶奶夫妻拿出了全部的积蓄,还背上了债务。

等到女儿结婚时,王奶奶借口说自己没有钱了,只能给她陪嫁5万元。好在女儿也不嫌弃,高高兴兴地出嫁了。

76岁老人的晚年感悟(人到晚年才明白)(2)

儿女都成家了,王奶奶夫妻也长舒了一口气。但接踵而来的是儿媳生了孩子,儿子打电话让王奶奶去照顾。当时老伴还没有退休,只能王奶奶一个人前往。

她本来身体不太好,不但要做饭做家务,出生活费,还要带孙子。时间长了,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向儿子诉苦,可是他却说“那是您亲孙子啊,您不管谁管?”

王奶奶没有想到儿子竟是这样的态度,而儿媳在家里时也很少和她讲话。她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里,连个聊天的人也没有。

好不容易熬到孙子上了幼儿园,王奶奶说什么也不肯待下去,逃也似地回家了。

这时女儿的孩子也已经出生了,因为她婆婆已经去世,公公不方便带。王奶奶心想帮儿子带了孩子,女儿那里总要顾及一下。

但女儿却说没关系的,她暂时可以全职在家,赚钱的事都交给女婿去,毕竟父母的身体也不够好。

76岁老人的晚年感悟(人到晚年才明白)(3)

听到女儿这样体贴自己,王奶奶才意识到自己从前是不是待女儿过于苛刻了,但毕竟是长辈,也拉不下这个脸,有些话说不出口。

就这样,王奶奶老两口也消停了两三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王奶奶的老伴体检时查出了肺癌,需要住院治疗。

虽说有医保报销,但一些项目需要自费,花费还是不菲。而老两口的积蓄都用到了儿子买房的事情上,这几年养孙子的费用也没少出,治病还有六、七万的缺口。

所以,王奶奶一下子慌了神,她打电话给儿子,希望他能拿出来一部分周转,等老两口工资攒下了再还给他。

然而儿子一听老太太向他要钱,先愣了一下,接着就摆他的困难,并说他向同事问问能不能借......王奶奶听到这里,知道是儿子的托词,再加上听到儿媳说话,心也寒了。

76岁老人的晚年感悟(人到晚年才明白)(4)

后来还是女儿知道了消息,和女婿一道拿了8万块钱给王奶奶。

这时候王奶奶才发现,原来,生儿生女真的不一样。儿子是养给别人的,只有女儿才会永远关心着自己的父母。

经历这一事,她和老伴也想明白了。儿子远在外地,即便他有孝心,到老两口不能照顾自己时也不方便住在一起,毕竟还有儿媳那层关系呢。

更何况儿子在孝敬父母的问题上还犹犹豫豫,直到老伴出院也只是在中间匆匆回来两天,带了一些水果,却只字没有提钱的事情。

她和老伴决定以后对女儿好一些,一来双方住得近,二来女儿才是真正关心他们的人。

76岁老人的晚年感悟(人到晚年才明白)(5)

过去有老话说,养儿防老。

很多家庭认为只有儿子才是延续香火的人,女儿嫁出去了就是外人,父母所有的财产都归儿子,晚年以后也由儿子养老送终。

如今已是新的时代,男女平等,女儿和儿子一样,对父母都有赡养的责任和义务。

只不过,相较男女分工来说,女儿终究心思会细密一些,儿子大多粗线条,所以在养老问题上,通常是女儿做得更好一些。

但也不乏一些家庭的儿子,就像樊胜美的哥哥和王奶奶的儿子一样,啃老可以,从妹妹那里获取好处也行,但是养父母,恐怕没那么容易。

当然也有的家庭在给父母养老的问题上,儿子比女儿做得更好,女儿不孝顺的也并不在少数。

只是当老人的心里要有本明帐,哪个孩子靠谱,晚年时就尽量向哪个孩子靠近一些。

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却无法指望得上,也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养老准备。

76岁老人的晚年感悟(人到晚年才明白)(6)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