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秋天的山气一重叠一重,雨露浸酿下,渺无人烟的森林和山间,各种菌类也慢慢熟成,散发着山林土地的芬芳那是天地赐予人类的恩物,等待着我们入山采摘……

山野珍馐蘑菇(天赐山珍闻香寻菌)(1)

西方人吃饭首先要讲究的是视觉美,而中国人则会先被香味所吸引,形容某一件东西好吃,往往也会先用“好香啊”来形容。所以当一种食材具备超于平常食材的香味时,无疑它先天就具备了强劲的竞争力。

山野珍馐蘑菇(天赐山珍闻香寻菌)(2)

菌类就是属于这类让别种食材羡慕的对象,它有一种魔力,吃过的人都会被那菌香迷倒。古代西伯利亚传说着菌类是森林的孩子,它们与人类共生,一般都成长在潮湿阴凉之地,落叶中,树木上,隐蔽地生活着。很多有经验的寻菌人一般都有自己的独特路线,顺着这条路他们能找到有别于其他的最好的菌类,这条路因此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秘密路线。刚挖出来的菌类有一股幽香,充满着泥土和树木的芬芳,这是山林土地赐予我们的宝物。

山野珍馐蘑菇(天赐山珍闻香寻菌)(3)

菌香引人入胜,南宋的陈仁玉写过一部《菌谱》,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食用菌的专著。因为当时南宋都城在杭州,皇室上下皆嗜食台州的菌类,一时之间台菌风靡朝野,很多人慕名上山寻菌,为了让大家能辨认清这种珍贵的食材和所采的是否为毒菌,陈仁玉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品尝研究,详尽记录了产于台州的11种菌以及中毒后的应对措施,可见旧时考究吃菌的传统由来已久。

山野珍馐蘑菇(天赐山珍闻香寻菌)(4)

“芝菌皆气茁也”,说的是菌类生长要有一个适宜的气候、温度和湿度。九月入秋,天气开始变得阴凉,雨水充足叶红而落,秋季到来这种餐桌上的季节美味不是其他蔬菜能够比拟的。新鲜采来的菌类,最简单的就是在炭火上烘烤,香气最为凸显,非常有烟火气。日本流行把新鲜的小口蘑去蒂后翻转过来在炭火上烤制,高温下渗出的汁水保留在蘑菇盖中,懂吃的人会先喝掉这堪称精华的水分,再点些海盐吃蘑菇,那是异常的鲜美。自然,提倡绿色自然生活的人们必须不喜欢使用味精的。那自然而然就想到可以用蘑菇来提鲜。

山野珍馐蘑菇(天赐山珍闻香寻菌)(5)

中国人喜欢用菌类来做汤,与任何食材都能搭配和谐,炖得久一点.鲜美的味道就全部释放在汤水里。别以为蘑菇们仅仅以味道取胜,其实它们有着更丰富的营养,当季食用很是符合自然的养生之道。菌类蛋白质含量很高,是素食主义者补充蛋白质和营养素的绝佳食材。虽然是高蛋白,但胆固醇的含量却几乎为零,也没有淀粉质,低糖低脂肪之余,又有着丰富的膳食纤维,含有足量的氨基酸和矿物质,完全符合时尚流行的绿色天然食材的要求。多食菌类能舒筋活血,在这干燥的秋天里可以用来润养肺气,健康脾胃,平和气血。

山野珍馐蘑菇(天赐山珍闻香寻菌)(6)

菌类是一个类别,严格的说菌类不算是植物,因为它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全世界有100多万种菌,分可食用的与不可食用的。像云南人就认为野生的才能被称为菌,人工养殖的只能叫蘑菇。菌的种类很多,每一种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风味,最常见的香菇在古时候是如燕鲍翅一般金贵的食材,现在经过人工种植,已经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好食材。香菇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味道鲜美温厚甘平开胃、益胃助食,并且能用多种方法来料理,《随园食单》中说,香菇可清可浓,可荤可素,可以调汤可以做成菜肴,用途之广使它成为现在居家必备的干货之一。发香菇的学问在于不要用热水,热水虽然能够迅速泡开香菇但香味却走了一半,所以还是建议用凉水发加少许的糖,让滋味更加鲜甜,蒸肉饼的时候剁入一些也别有风味。

山野珍馐蘑菇(天赐山珍闻香寻菌)(7)

如果说香菇代表了平实的菌类,那么鸡油菌绝对是当仁不让的菌类王牌,被称为世界四大名菌的鸡油菌在西餐,尤其是高级法餐中有着无上的地位。因为鸡油菌的特性使它在烹调过程中非常能吸附油分,吃的时候和了蘑菇汁水的油水在口中爆开,如鸡油一般,因此得名。

山野珍馐蘑菇(天赐山珍闻香寻菌)(8)

鸡油菌在西餐中彰显身份,在中餐里同样精彩,用来煲汤是最常见的。鸡油菌产自四川、云南一带,产量不高,因此珍贵,成熟的鸡油菌有着枇杷黄的明艳色彩,如油画般浓郁,比起一般菌类的细滑,显得更有韧性,闻起来和细细品尝下,有一股好闻的杏香味和茶香。传统养生认为它有利肺明目、清热补益的作用,经常食用能光滑皮肤,对经常疲劳用眼的现代白领们来说,是绿色又天然的一剂良药。

山野珍馐蘑菇(天赐山珍闻香寻菌)(9)

野生的菌类有着更浓的鲜香,牛肝菌、松茸......都是名贵的山珍。松树上所长的松蕈,是古时文人雅士的最爱,被推崇为最鲜美的荤肴肉食都无法与之相比。松蕈熬成汤,名为蕈油现时在苏州仍然能吃到以古法制作的松蕈油面,那口汤鲜美得绝对会成为今后味蕾的鲜味参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