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的藩镇势力已经很严重了,急需一个有能力的强有力的人来改革。可能是唐朝长时间的不用兵,各个藩镇势力也对朝廷的号令不那么的尊重,也不害怕朝廷用武力威胁。李纯即位后一改往日对藩镇妥协的政策,审时度势,连连用兵,取得了前朝没有的战功,所以在他在位期间,唐朝的藩镇问题没有发展下去。然后这其中出现了宦官专权,在这期间很多权力都集中在了宦官手里,他也没有逃脱掉宦官的屠刀。

唐朝皇帝李纯活了多少岁(中兴之主被誉为小太宗的李纯有什么能耐做到皇位)(1)

图片与本文无关

李纯出生在大明宫,他是顺宗的长子,小时候很是聪明伶俐,颇为与众不同,关于他的有个传说:因为他从小聪慧,很得他的爷爷德宗的喜爱,有次德宗抱入怀里,对他说你是谁家的孩子,他的回答出乎德宗的意料又合乎情理,我是第三个天子。对于这个回答,德宗又惊又喜,他的爸爸顺宗继位就立他为太子。

公元805年农历八月,即位仅仅几个月的顺宗就禅位给了李纯。这倒不是这个顺宗不行,也不是他不想做这个皇帝,而是因为他仅仅几个月就做了很多的革新和改革,并且提拔了很多新人,触动了政治集团的利益,于是各个集团联合起来,要挟顺宗退位,再加上太子李纯的参与,迫使顺宗把皇位交给他。是福是祸,焉知?

他这个抢来的皇帝也不好干。宦官专权,朝野相争,藩镇割据,这一切都需要他慢慢来解决,他很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中心来稳定当前的局势。为了表示对支持他势力的感谢,他严厉制裁了“二王八司马”这个革新集团。但是他也留了一手,没有完全否认革新的内容,尤其是有关打击藩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以每个革新都是要碰一些人的利益的,为了国家再次强盛总会牺牲一些人的。

曾经帮助宪宗获得皇位的西川节度使病逝后,他的副手刘毕想得到他的位置,于是报请中央批准,由于宪宗刚即位不久,杂事繁忙,就批准了这个事。但是这姑息养奸的办法遭到了有谏议大夫韦丹的反对,他说:今天姑且了刘辟,各藩镇必群起效仿,朝廷若只剩下东西二京,谁还会服从朝廷呢?宪宗想想也是这个理,但是一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事,于是就任命韦丹为西川节度使。然而没有等他上路,刘辟就提出让他监管三川的要求,面对刘辟的得寸进尺,宪宗给予了强烈的拒绝。这样这个刘辟没有收敛,还调兵遣将,将前东川节度使所在地梓州包围,企图任命他的僚属芦文若为东川节度使。

对于刘辟的叛乱行为,宪宗采取了宰相的杜黄裳的建议,将他拿下,来个杀鸡儆猴。杜黄裳的分析很精辟“第一,对德宗在饱经患难后,对藩镇采取了姑息政策,停止武力。第二,藩镇节度使亡故后,朝廷多派中使前去考察,看谁合适继任。”那些想自立者就贿赂中使,让他们回到朝廷多多美言。不知道底细的德宗大多都会任命,所以没有朝廷派出的节度使,因此今天国家振立纲纪,必须以法度制裁藩镇,这样天下才可以得到治理。

任何一个改革都会破坏目前固有势力的利益,一些人的利益大了,多了,就会影响到多数人的利益,国家也会乱的。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个皇帝都是没有办法逆天改命的,最多只是延长王朝的衰败。下期我们看看宪宗是怎么延长唐朝的国运的。

,